七十九、姜维十一次北伐
最近更新:叛逃之后(西幻nph)
快穿:笨蛋美人也要攻略
穿成总受的白月光妻子(背德 强制1v3)
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
我妈居然是重生的【七零】
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
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
【西幻】魔法红玫瑰
当飞升后进入无限流快穿世界NPH
点击排行:皎皎 po全文阅读
(快穿)插足者
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[H]
穿成男主白月光(快穿,nph)
女配她只想上床(快穿)
穿书之欲欲仙途(NP)
状元的小公主 po
爱意收集攻略(H)
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(纯肉NP)
曹髦死了,还得再选个新皇帝。
选来选去,最后选中了只有15岁的曹璜,他是燕王曹宇的儿子、曹操的孙子,论起来与魏明帝曹叡是平辈,对郭太后应该叫声嫂子,但郭太后这一次没有阻拦。
曹宇被封亲王,他还在世,他的儿子只能降格封为公爵,曹璜的爵位是常道乡公,常道乡位于幽州刺史部渤海郡的安次县,今属河北省廊坊市,在当时是较为偏远的地方,之所以封得这么偏远,是因为曹璜出生于少帝曹芳正始七年(246),离高平陵之变没有几年,曹氏已经衰微,能有个爵位也就不错了。
曹璜的父亲曹宇的封地也在幽州刺史部,之前说过,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曾考虑拜曹宇为大将军,要托孤给他,后来临时改变主意才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。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集中在邺县居住,曹宇、曹璜父子都到了邺县。
甘露五年(260)5月8日,司马昭派儿子司马炎去邺县迎接曹璜,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,司马师虽然有过5个女儿,却没有一个儿子,所以司马炎其实也是司马懿的长孙,他目前已经24岁了,司马望卸任中护军后他继任该职。
六月初一,曹璜被接到洛阳城外,郭太后下诏将他的名字改为曹奂。关于改名的原因,史书没做进一步说明,有人认为这是郭太后给曹璜的一个下马威,为的是让他知道连自己的名字他其实都不能做主,所以得始终记得自己是谁,还有人说“璜”与“皇”同音,郭太后内心里并不想承认曹璜是皇帝,而“奂”与“换”同音,预示着将来有一天还要把曹璜的这个皇位换掉。
这样的说法实在过于牵强了,郭太后是以诏书的形式为曹璜改名的,要公诸天下,即使她的心里真有那么一些“小九九”,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吧,为曹璜更名一定有更充分的理由。
推测起来可能还是与避讳有关,古人很讲究避讳,第一类是避国讳,范围涉及全国,避的是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;第二类是避家讳,范围主要在本家族之内,避的是父祖的名讳;第三类是避内讳,范围在本家庭内,避的是母祖的名讳。曹璜的名字似乎与第一、第二类都没有关系,但第三类就不一定了。
如果曹璜一直是曹宇的儿子,问题当然不会出现,因为在给他起名字的时候肯定已经考虑了以上种种情况,但如果曹璜在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发生了变化,比如他成为其他人的子嗣,那就得考虑第三类避讳了。
与曹髦一样,曹璜也是一个小宗,他要继承大位,必须事先过继给大宗,至于是谁,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载,有人说过继给了魏明帝曹叡,但他们是平辈,于伦理不符,只能过继给魏文帝曹丕。但无论过继给谁都要重新考虑内讳的问题,郭太后下诏为曹璜更名,应当是这个原因。
六月初二,曹奂进入洛阳,首先拜见了郭太后,之后前往太极殿,就在那里继了帝位,由于他和他的前两任一样最后都没有得到庙号,所以史书称其为少帝或常道乡公。
少帝曹奂继位后即宣布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景元。当月,少帝曹髦下诏增两个郡为晋公司马昭的食邑,连同之前的八个郡,司马昭的封地已增至十个郡,成为曹魏的“国中之国”。少帝曹奂还下诏,加司马昭九锡,赐钱千万,帛万匹,所有司马氏子弟中还没有封爵的一律封为亭侯。
相较于曹芳和曹髦时期,司马氏的政治基础此时更加牢固,无论朝堂之上还是各州郡,“亲曹派”的势力都基本被清除,四处遍布着司马氏的心腹,曹奂这个皇帝更加傀儡化。
近一段时间,孙吴忙于内斗,曹魏忙于皇位更替和夺权,它们的主要精力都被本国的内部事务所吸引。
蜀汉方面,姜维则始终牢记诸葛亮的遗志,一直矢志于北伐。姜维前后主持的北伐,次数比诸葛亮还要多:第一次,蜀汉后主延熙元年(238)姜维和蒋琬兵出陇右,在南安郡与魏军相持不下;第二次,延熙七年(244)曹爽征汉中,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,与王平一起大败曹爽,这个之前已经讲过;第三次,延熙十年(247)姜维兵出陇西,与魏将郭淮、夏侯霸战于洮西;第四次,延熙十二年(249)姜维再出陇西,以廖化为先锋,与曹魏多名将领在陇西展开会战,双方互有胜负;第五次,延熙十三年(250)姜维以羌人和胡人为辅助,与魏将郭淮战于洮西,双方打成平手;第六次,延熙十六年(253)姜维出兵包围南安,粮尽而退;第七次,延熙十七年(254)姜维出兵陇西的狄道,斩魏将徐质;第八次,延熙十八年(255)姜维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,在洮西大破魏将王经,后魏将陈泰派兵前来解围;第九次,延熙十九年(256)姜维再次出兵陇西,蜀将胡济进兵迟缓,蜀军被魏将邓艾击破于段谷;第十次,延熙二十年(257)曹魏发生诸葛诞之叛,姜维趁机出兵秦川,魏军坚守不战,至次年蜀兵撤退;第十一次,蜀汉后主景耀五年(262)姜维出兵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,蜀军为邓艾所破,撤往沓中。
一直到曹魏少帝曹奂继位之初,姜维先后主持过的北伐就有十一次之多,具体战绩是:大胜两次,小胜三次,相拒不克四次,小败一次,大败一次。
仅从战绩看似乎胜多败少,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,因为曹魏在西线战场向来坚持防御作战的原则,能拖就拖、能避就避,不求一城一地得失,更看中大局,这个办法虽然使魏军打了更多的败仗,但却以较小的代价维持住了西线战场的总体格局,盘点下来,蜀汉在西线战场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。
魏军两次打败姜维,负责具体指挥的都是邓艾,曹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后来调回洛阳,改任卫将军,邓艾便升任为征西将军,成为曹魏西线战场的负责人。
蜀汉频繁用兵,极大地消耗了财力和国力,最后到了兵困民疲的程度,各种反对用兵的声音也多了起来,姜维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蜀汉内部的情况更让姜维烦心,费祎、董允先后去世,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任朝廷尚书令,成为处理内政的主要负责人,他对姜维北伐还是比较支持的,但相对于蒋琬、费祎和董允,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:结交宦官。
蜀汉后期宦官逐渐得势,代表人物是黄皓,他善于阿谀献媚,处心积虑地一心往上爬,被后主刘禅所宠信。董允生前担任朝廷尚书令,还能约束黄皓,董允经常劝谏刘禅远离黄皓,对黄皓也常常加以责备,黄皓畏惧董允,尚不敢过分胡来,到董允死时黄皓也担任黄门丞,算是宦官中的中级职务。
董允死后黄皓失去了约束,陈祗作为董允的继任者,不仅不能抑制黄皓,还有意跟他结交,黄皓很快升至中常侍,又兼任奉车都尉,成为宦官的首领。
黄皓的手越伸越长,开始干预朝政。后主景耀元年(258)陈祗病逝,黄皓进一步把持了朝政,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,打击那些不肯顺从自己的人。后主的弟弟刘永一向看不惯黄皓,黄皓不断在后主面前诋毁刘永,后主对刘永逐渐疏远,以至于刘永竟有十多年不能见到刘禅,刘永尚且如此,其他不顺从黄皓的人会落个什么结果,可想而知。黄皓还插手军队,永安都督阎宇巴结讨好黄皓,黄皓提拔他当上了右将军,用以牵制姜维。
景耀五年(262),姜维奏请后主刘禅,要将黄皓处死,但刘禅不同意,对姜维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小人物,不必太在意。刘禅还让黄皓去向姜维谢罪,当然这只是装装样子罢了。
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,上面又有后主的庇护,不仅感到忧虑,甚至有些恐惧,他奏请后主,自己愿常驻沓中,该地是位于岷山、迭山中的一处小型盆地,在今甘肃省舟曲县境内,在陇西郡、天水郡的正南方,距成都十分遥远。
不用兵时姜维就在沓中屯田种麦,很长时间都不敢再回成都。
选来选去,最后选中了只有15岁的曹璜,他是燕王曹宇的儿子、曹操的孙子,论起来与魏明帝曹叡是平辈,对郭太后应该叫声嫂子,但郭太后这一次没有阻拦。
曹宇被封亲王,他还在世,他的儿子只能降格封为公爵,曹璜的爵位是常道乡公,常道乡位于幽州刺史部渤海郡的安次县,今属河北省廊坊市,在当时是较为偏远的地方,之所以封得这么偏远,是因为曹璜出生于少帝曹芳正始七年(246),离高平陵之变没有几年,曹氏已经衰微,能有个爵位也就不错了。
曹璜的父亲曹宇的封地也在幽州刺史部,之前说过,魏明帝曹叡临终前曾考虑拜曹宇为大将军,要托孤给他,后来临时改变主意才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。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集中在邺县居住,曹宇、曹璜父子都到了邺县。
甘露五年(260)5月8日,司马昭派儿子司马炎去邺县迎接曹璜,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,司马师虽然有过5个女儿,却没有一个儿子,所以司马炎其实也是司马懿的长孙,他目前已经24岁了,司马望卸任中护军后他继任该职。
六月初一,曹璜被接到洛阳城外,郭太后下诏将他的名字改为曹奂。关于改名的原因,史书没做进一步说明,有人认为这是郭太后给曹璜的一个下马威,为的是让他知道连自己的名字他其实都不能做主,所以得始终记得自己是谁,还有人说“璜”与“皇”同音,郭太后内心里并不想承认曹璜是皇帝,而“奂”与“换”同音,预示着将来有一天还要把曹璜的这个皇位换掉。
这样的说法实在过于牵强了,郭太后是以诏书的形式为曹璜改名的,要公诸天下,即使她的心里真有那么一些“小九九”,也不好直接说出来吧,为曹璜更名一定有更充分的理由。
推测起来可能还是与避讳有关,古人很讲究避讳,第一类是避国讳,范围涉及全国,避的是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;第二类是避家讳,范围主要在本家族之内,避的是父祖的名讳;第三类是避内讳,范围在本家庭内,避的是母祖的名讳。曹璜的名字似乎与第一、第二类都没有关系,但第三类就不一定了。
如果曹璜一直是曹宇的儿子,问题当然不会出现,因为在给他起名字的时候肯定已经考虑了以上种种情况,但如果曹璜在法律上的继承关系发生了变化,比如他成为其他人的子嗣,那就得考虑第三类避讳了。
与曹髦一样,曹璜也是一个小宗,他要继承大位,必须事先过继给大宗,至于是谁,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载,有人说过继给了魏明帝曹叡,但他们是平辈,于伦理不符,只能过继给魏文帝曹丕。但无论过继给谁都要重新考虑内讳的问题,郭太后下诏为曹璜更名,应当是这个原因。
六月初二,曹奂进入洛阳,首先拜见了郭太后,之后前往太极殿,就在那里继了帝位,由于他和他的前两任一样最后都没有得到庙号,所以史书称其为少帝或常道乡公。
少帝曹奂继位后即宣布大赦天下,改年号为景元。当月,少帝曹髦下诏增两个郡为晋公司马昭的食邑,连同之前的八个郡,司马昭的封地已增至十个郡,成为曹魏的“国中之国”。少帝曹奂还下诏,加司马昭九锡,赐钱千万,帛万匹,所有司马氏子弟中还没有封爵的一律封为亭侯。
相较于曹芳和曹髦时期,司马氏的政治基础此时更加牢固,无论朝堂之上还是各州郡,“亲曹派”的势力都基本被清除,四处遍布着司马氏的心腹,曹奂这个皇帝更加傀儡化。
近一段时间,孙吴忙于内斗,曹魏忙于皇位更替和夺权,它们的主要精力都被本国的内部事务所吸引。
蜀汉方面,姜维则始终牢记诸葛亮的遗志,一直矢志于北伐。姜维前后主持的北伐,次数比诸葛亮还要多:第一次,蜀汉后主延熙元年(238)姜维和蒋琬兵出陇右,在南安郡与魏军相持不下;第二次,延熙七年(244)曹爽征汉中,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,与王平一起大败曹爽,这个之前已经讲过;第三次,延熙十年(247)姜维兵出陇西,与魏将郭淮、夏侯霸战于洮西;第四次,延熙十二年(249)姜维再出陇西,以廖化为先锋,与曹魏多名将领在陇西展开会战,双方互有胜负;第五次,延熙十三年(250)姜维以羌人和胡人为辅助,与魏将郭淮战于洮西,双方打成平手;第六次,延熙十六年(253)姜维出兵包围南安,粮尽而退;第七次,延熙十七年(254)姜维出兵陇西的狄道,斩魏将徐质;第八次,延熙十八年(255)姜维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,在洮西大破魏将王经,后魏将陈泰派兵前来解围;第九次,延熙十九年(256)姜维再次出兵陇西,蜀将胡济进兵迟缓,蜀军被魏将邓艾击破于段谷;第十次,延熙二十年(257)曹魏发生诸葛诞之叛,姜维趁机出兵秦川,魏军坚守不战,至次年蜀兵撤退;第十一次,蜀汉后主景耀五年(262)姜维出兵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,蜀军为邓艾所破,撤往沓中。
一直到曹魏少帝曹奂继位之初,姜维先后主持过的北伐就有十一次之多,具体战绩是:大胜两次,小胜三次,相拒不克四次,小败一次,大败一次。
仅从战绩看似乎胜多败少,但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,因为曹魏在西线战场向来坚持防御作战的原则,能拖就拖、能避就避,不求一城一地得失,更看中大局,这个办法虽然使魏军打了更多的败仗,但却以较小的代价维持住了西线战场的总体格局,盘点下来,蜀汉在西线战场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进展。
魏军两次打败姜维,负责具体指挥的都是邓艾,曹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后来调回洛阳,改任卫将军,邓艾便升任为征西将军,成为曹魏西线战场的负责人。
蜀汉频繁用兵,极大地消耗了财力和国力,最后到了兵困民疲的程度,各种反对用兵的声音也多了起来,姜维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蜀汉内部的情况更让姜维烦心,费祎、董允先后去世,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任朝廷尚书令,成为处理内政的主要负责人,他对姜维北伐还是比较支持的,但相对于蒋琬、费祎和董允,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:结交宦官。
蜀汉后期宦官逐渐得势,代表人物是黄皓,他善于阿谀献媚,处心积虑地一心往上爬,被后主刘禅所宠信。董允生前担任朝廷尚书令,还能约束黄皓,董允经常劝谏刘禅远离黄皓,对黄皓也常常加以责备,黄皓畏惧董允,尚不敢过分胡来,到董允死时黄皓也担任黄门丞,算是宦官中的中级职务。
董允死后黄皓失去了约束,陈祗作为董允的继任者,不仅不能抑制黄皓,还有意跟他结交,黄皓很快升至中常侍,又兼任奉车都尉,成为宦官的首领。
黄皓的手越伸越长,开始干预朝政。后主景耀元年(258)陈祗病逝,黄皓进一步把持了朝政,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,打击那些不肯顺从自己的人。后主的弟弟刘永一向看不惯黄皓,黄皓不断在后主面前诋毁刘永,后主对刘永逐渐疏远,以至于刘永竟有十多年不能见到刘禅,刘永尚且如此,其他不顺从黄皓的人会落个什么结果,可想而知。黄皓还插手军队,永安都督阎宇巴结讨好黄皓,黄皓提拔他当上了右将军,用以牵制姜维。
景耀五年(262),姜维奏请后主刘禅,要将黄皓处死,但刘禅不同意,对姜维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小人物,不必太在意。刘禅还让黄皓去向姜维谢罪,当然这只是装装样子罢了。
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,上面又有后主的庇护,不仅感到忧虑,甚至有些恐惧,他奏请后主,自己愿常驻沓中,该地是位于岷山、迭山中的一处小型盆地,在今甘肃省舟曲县境内,在陇西郡、天水郡的正南方,距成都十分遥远。
不用兵时姜维就在沓中屯田种麦,很长时间都不敢再回成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