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半途决定
最近更新:魇运
不羡仙(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)
当我嫁人后,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
就要做继承人女高别给我撤回(美高np)
十夜
彩虹的尽头(西幻 人外 1v2)
婚丧(人鬼)
末日:异灾之端(骨科NP)
東方蝴蝶
点击排行: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(H)
当我嫁人后,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
麝香之梦(NPH)
活色生仙(NP)
互换身体后我艹了我自己
空赋倾城色(高干 强取豪夺 宠文 NP)
怀了病娇师弟的孩子后h
逆袭之肉文女配要崛起
在色情游戏里被迫直播高潮(西幻 人外 nph)
(234)
陶然儿听到李信武和李信二的陈述,真是哭笑不得,没想到,李信海雄心勃勃的东征,居然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!哈哈哈,哈哈哈,她是不是应该放声大笑,因为之前李信海不听从她的劝说,一意孤行,陷她们全家于幽禁的境地,李信海落到这样的结果,是罪有应得。
然而,看到李信武和李信仁焦急痛苦的神情,陶然儿原本想放声大笑,也生生忍住了。
哈哈哈,哈哈哈,李信海现在是人民的公敌,他和他的军队走到哪里,臭鸡蛋就扔到哪里,这应该就是李信海的报应。
陶然儿替孙赫武松了一口气,李信海的江南大军已经不足虑了,孙赫武可以一心一意地抗倭了,而且有李信仁的响马部队,有李信武的江湖军队增援,孙赫武抗倭肯定能大获成功。
想到这里,陶然儿一颗心变得无比安定,哈哈哈,这半年多,逃亡崩紧的神经,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松驰。
陶然儿望着远方,美丽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,呵呵,雨过天晴,她终于度过了最黑暗和最危险的时期,看到了胜利的曙光
这个时候,李信武对陶然儿说道:“大嫂,二哥落到这个田步,按理来说,是他罪有应得,可是他毕竟是我们的二哥,我们是亲生兄弟,看着他落到这样的地步,我们作兄弟的总是替他焦急。”
陶然儿只好收敛脸上的笑容,看了李家老五一眼,没有吭声。李信武和李信仁的沉重不是没有理由的,李信海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洞,多半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,进攻江东。他肯定会失败,撤回江南,江南不欢迎他,总之,不管他和他的部队走到哪里,都是惹人厌憎,一片骂名,李信海整个人算是毁了,他以后就算死了,也要留下千古骂名。
当年,李信海慷慨激昂,一心要想着江南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南面称帝,万万没想到,自己一意孤行,会落到如此田地,想着他在当海上王的时候,天下所有人对于这个只闻名不曾见面的海上王交口称赞,谈到海上王都是肃然起敬,那时候,李信海是一片美誉,陶然儿心想,今昔对比,此时此刻,李信海有没有后悔?
在陶然儿胡思乱想的时候,一直苍白了脸,沉默的李信仁突然走到陶然儿面前,对她说道:“大嫂——”
陶然儿呆了一呆,猛地抬起头来,这是李信仁这一路以来,自打认识起来,第一次叫她大嫂,以前,他一直拒绝这个称呼。
陶然儿看着李信仁,他的嘴唇在瑟瑟发抖,仿佛嘴里含了滚烫的热油,他仿佛很不愿意叫出这个称呼似的,陶然儿看着他,对他温和说道:“六弟,什么事,你尽管说来。”
李信仁对她有大功德,她陶然儿之所以以逃出生天,迎来胜利和希望的曙光,那是因为李信仁在重要时刻,他支持她,投了关键性的一票,所以陶然儿对李信仁十分感激。
另外,李信仁和李信志十分相像,就像小一号的李信志,陶然儿难免爱屋及乌,对这个六弟格外的另眼相待。
李信仁移开视线,不敢长时间与陶然儿对视,他轻轻地说道:“佛家说,冤冤相报何时了,浪子回头金不换,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二哥以前是做错了,但是我想,这些时日,他肯定吃了很多苦,受了很多罪,他应该为他之前的言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大嫂,你想想办法,如果你不帮帮他,二哥恐怕一辈子都抬不起头,翻不了身了,江东的百姓恨他,江南的百姓也讨厌他,长此以往,这个天下,已经没有二哥的容身之地了!我们是亲兄弟,虽然他有错,但是如果他肯认错,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沉沦下去,坠落到深渊里,再也站不起来——”
陶然儿没有想到李信志的目光会这么长远,他是如此聪明,陶然儿能看到的地方,他统统也看到了,他又是那样心地仁慈,不计前嫌,想帮他二哥脱离苦海。
陶然儿心里打着算盘,她坐在马上,看着远方,风烟在不远处聚集,乱世马上就要结束了,新的太平年代要到来了!信仁说得没错,冤冤相报何时了,得饶人处且饶人,李信海虽然给了她和信志以及孩子很多痛苦,但是在这开始的时候,那个海上的仙岛,不就是李信海送给她和信志的吗?
所以她应该帮帮他。
陶然儿和李信仁一样,心地仁慈。只是如何才能帮到李信海呢?陶然儿深思着,她心想,李信仁说得没错,如果李信海一直这样僵持下去,只会惹来百姓更大的愤怒和厌憎,到时候江东的百姓骂他打他,江南的百姓也骂他打他,他江东去不得,江南也回不得,如同公羊触藩,进退两难,她必须想个办法替他解脱,不然的话,他一辈子如同咸鱼翻不了身了。
陶然儿计上心来,想着李信海如果想将功赎罪,只能和他们一起去抗倭了,一来,可以让李信海将功补过,让百姓慢慢对他改观,二来,现在孙赫武在东部海域抗倭,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,增援的人越多越好,如果李信海悔恨过来,肯带着他的江南大军去增援孙赫武抗倭,那么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,李信海可以洗清罪名,让百姓对他的厌僧和愤怒减少,孙赫武又多了增援的力量,这样,抗倭必定能取得成功。
陶然儿拿定主意,便对李信武和李信仁说道:“这样吧,我们先不要急着去江南了,信海现在在哪,我们去找他。”
李信仁和李信武都呆了一呆,陶然儿笑道:“五弟,六弟,你们不是想帮你们的二哥一把吗,我们现在就去帮他。”
李信仁和李信武放下心来,脸上有了欣喜的笑容,大嫂肯帮忙,那么二哥肯定有救了!
李信武高兴地说道:“听说二哥现在在江东与江南交界的一个城池,叫做高山城,我们去那吧。”
陶然儿点点头,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,与李家老五和李家老六听,李家老五和李家老六听后都十分激动,对陶然儿十分佩服,于是,浩浩荡荡的队伍半路决定改变方向,打算先去找李继海。
三天之后,陶然儿等所有人到达了李信海所驻扎的高山城。李信海听说陶然儿和李信武李信仁来了,亲自出城迎接。他远远地看到陶然儿,立马翻身下马,跪在了陶然儿的面前,赤裸着上半身,背负着大捆的荆条,对她恭敬地说道:“大嫂,我错了!”
陶然儿看着他,嘴唇哆嗦着,如同含了滋烫的热油,她的身体崩紧如一根弦,一颗心怦怦狂跳,仿佛擂鼓,她对他颤抖着声音问道:“你大哥,还有小米粒,丫头,还活着吗?”问出来之后,她就像一个上吊的人,下面的凳子已经被踢翻了,她紧紧地握紧马缰绳,紧张让她透不过气来,如果他们死了,她也不活了!
李信海震惊地抬起头来,看着陶然儿面色苍白如纸,他气愤地说道:“大嫂当我是什么人,我是那种人?大哥和孩子们活得好好的,我战败之后,痛定思痛,知道自己做错了,我已经叫人将大哥和孩子从立春宫放了出来,现在江南仍旧是大哥当权。”
听到这里,陶然儿松了一口气,脸上浮现出笑容,她原以为,她带着江东的太后从江南皇宫出逃之后,李信海狂怒之下,将李信志和孩子们杀了。
知道他们平安无事,陶然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,这一切,李信武和李信仁都看在眼里,特别是李信仁,发现陶然儿对大哥一往情深,他便痛苦地低下了头。
陶然儿哭了一会,立马擦干眼泪,对李信海说道:“信海,现在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,相信你也知道错了。”
李信海向陶然儿磕头,对她说道:“嫂子,我错了,这些天我想了很多,我后悔我当时没有听你的话,你说不能背负骂名去东征,你说要在乎民心向背,可是我当时晕了头,全没有放在心上,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,嫂子,我错了,请你帮帮我,我不想在一片骂声中死去,我如果是那种不知羞耻的人,当年我早就杀了你和大哥,将江南王取而代之了。”
陶然儿点点头,她知道李信海的悔过是真心实意的,她对李信海说道:“这样吧,信海,我,还有信武,以及信仁,都打算去东部,支持孙赫武抗倭,现在是一个机会,你要不要跟我们一块去,如果抗倭成功,老百姓自然会对你取消成见,这样,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——”
李信海心中一动,眼前一亮,欣然说道:“谢谢大嫂,一切但凭大嫂作主。“
这样李信海和他的江南大军与陶然儿的军队汇合,组成一只更加庞大的队伍,继续往江东进发,增援孙赫武抗倭去了。
至于江东的孙赫武,他原本在前线抗倭,忙得焦头烂额,突然有一天,他先前安排出去寻访太后和陶然儿的将领回到他的身边,告诉他太后和皇后马上就要平安回到江东,这个将领十分聪明,他不说陶然儿是江南的皇后,只叫陶然儿皇后,孙赫武意外之至,又惊又喜,心花怒放,将领又说:“皇后要我托言告诉皇上,说她带了大支军队增援皇上抗倭,叫皇上不要担心,抗倭一定会取得胜利。”
孙赫武知道陶然儿从来没说过大话,他虽然不知道陶然儿的大军队是何方神圣,但是他因此精神大振,上阵杀倭寇时也精神百倍。
半个月后,陶然儿他们急行军,到达东部边境,与孙赫武的军队汇合,大家凝成一股绳,奋勇杀敌,将倭寇打得落水流水,他们如同夹着尾巴的狗,纷纷跳上船,逃回日本国去了。
孙赫武和陶然儿抗倭大获全胜!
孙赫武十分高兴,对于陶然儿也十分感激,因为江南最终于与江东联盟,所以他也不再责罚江南,另外,李信志也专门安排使者到江东,表示江南从此后愿意向江东称臣。
李信海他们几兄弟对于李信志的决定虽然有所不满,但是感于孙赫武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,在心胸和见识时,他们几兄弟没有人比得上,因此,只是沉默着。
孙赫武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十分高兴,他对陶然儿说道:“然然,没有你,本王也不会结束乱世,统一天下,本王记得你的功劳,所以太平年代到来,新的王朝产生,本王看就叫大明朝吧。”
陶然儿呆了一呆,她曾经在长安的时候,将末朝改为明朝,没想到了孙赫武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最后还是用了她改的名字。
她心想,大明朝,大明朝,这个大明朝就是历名上的大明朝吧,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彰,与孙赫武这个人好像差得太远啊。
陶然儿摇了摇头,想不明白。
孙赫武又笑眯眯地说道:“本王统一天下,自然要大摆太平宴,本王叫江南李家的七兄弟都来本王大明朝的京城参加太平宴。”他安排使者,到江南去通知李信志,至于李家其它几兄弟以及陶然儿便留在江东等待李信志的到来。
几天之后,李信志人未到,信却先到了,表示他非常高兴,一定准时来参加太平宴。
这样,孙赫武改国号为明,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大摆太平宴。
很快,到了太平宴那天,吴州城张灯结彩,万国来朝,举国欢庆。
在贵宾席上,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块,李信志到达江东,与陶然儿会合,陶然儿看到李信志,再也顾不得礼仪形象,飞快地跑到他的身边,李信志也伸出手,紧紧地握着陶然儿的手,流下眼泪来。
陶然儿急切地问道:“相公,孩子们还好吗?”
李信志哽咽道:“好,他们都很好。”
他抬起头来,打量着陶然儿,发现她瘦了,苍白了,不由十分心疼,他对陶然儿说道:“娘子,这些时日,苦了你了,如果不是你,乱世不会结束,不会有这样一个好结果。”
陶然儿摇摇头不敢居功,她微笑道:“我们的好日子要到了。”
夫妻俩这样两两对望,手拉着手说话时,高高在上的孙赫武都看在眼里,他的心里酸楚不是滋味,他记得陶然儿曾经说过,她会帮他得到天下,但是她的爱情,她的心是属于李信志的,孙赫武知道陶然儿说的一切属实。
老太后回到江东之后,在孙赫武面前,疯狂地赞美陶然儿,鼓励儿子娶她作皇后,孙赫武何尝不想,不过——
太平宴开始了,李家七兄弟坐在一桌,孙赫武坐在首席,对陶然儿得意洋洋地说道:“哈哈,本王以前听说江南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起,天下就会统一,看来是真的,哈哈哈,哈哈哈,本王真是太高兴了。”
陶然儿有些担心,只觉得孙赫武这话说得不是滋味,正在迷惑不解时,孙赫武突然挥了挥手,从帘幕间,突然出现了无数刀剑手,陶然儿呆了一呆,与此同时,李家七兄弟也猛地站了起来,空气中充满了杀机。
李信海气得要吐血,对陶然儿说道:“我担心的事情总算发生了,天下一统,江东称帝,他怎么可能容得下我们七兄弟?!狡兔死,猎狗烹,鸟尽弓藏,嫂子,现在孙赫武要杀我们了!”
陶然儿呆了一呆,猛地从身边侍卫的手里抽出一把剑,狠狠地搁在自己脖子上,对孙赫武大声说道:“请皇上交出虎符,否则的话,我们悉数在这里自杀!”
陶然儿听到李信武和李信二的陈述,真是哭笑不得,没想到,李信海雄心勃勃的东征,居然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!哈哈哈,哈哈哈,她是不是应该放声大笑,因为之前李信海不听从她的劝说,一意孤行,陷她们全家于幽禁的境地,李信海落到这样的结果,是罪有应得。
然而,看到李信武和李信仁焦急痛苦的神情,陶然儿原本想放声大笑,也生生忍住了。
哈哈哈,哈哈哈,李信海现在是人民的公敌,他和他的军队走到哪里,臭鸡蛋就扔到哪里,这应该就是李信海的报应。
陶然儿替孙赫武松了一口气,李信海的江南大军已经不足虑了,孙赫武可以一心一意地抗倭了,而且有李信仁的响马部队,有李信武的江湖军队增援,孙赫武抗倭肯定能大获成功。
想到这里,陶然儿一颗心变得无比安定,哈哈哈,这半年多,逃亡崩紧的神经,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松驰。
陶然儿望着远方,美丽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,呵呵,雨过天晴,她终于度过了最黑暗和最危险的时期,看到了胜利的曙光
这个时候,李信武对陶然儿说道:“大嫂,二哥落到这个田步,按理来说,是他罪有应得,可是他毕竟是我们的二哥,我们是亲生兄弟,看着他落到这样的地步,我们作兄弟的总是替他焦急。”
陶然儿只好收敛脸上的笑容,看了李家老五一眼,没有吭声。李信武和李信仁的沉重不是没有理由的,李信海现在已经走进了死胡洞,多半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,进攻江东。他肯定会失败,撤回江南,江南不欢迎他,总之,不管他和他的部队走到哪里,都是惹人厌憎,一片骂名,李信海整个人算是毁了,他以后就算死了,也要留下千古骂名。
当年,李信海慷慨激昂,一心要想着江南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南面称帝,万万没想到,自己一意孤行,会落到如此田地,想着他在当海上王的时候,天下所有人对于这个只闻名不曾见面的海上王交口称赞,谈到海上王都是肃然起敬,那时候,李信海是一片美誉,陶然儿心想,今昔对比,此时此刻,李信海有没有后悔?
在陶然儿胡思乱想的时候,一直苍白了脸,沉默的李信仁突然走到陶然儿面前,对她说道:“大嫂——”
陶然儿呆了一呆,猛地抬起头来,这是李信仁这一路以来,自打认识起来,第一次叫她大嫂,以前,他一直拒绝这个称呼。
陶然儿看着李信仁,他的嘴唇在瑟瑟发抖,仿佛嘴里含了滚烫的热油,他仿佛很不愿意叫出这个称呼似的,陶然儿看着他,对他温和说道:“六弟,什么事,你尽管说来。”
李信仁对她有大功德,她陶然儿之所以以逃出生天,迎来胜利和希望的曙光,那是因为李信仁在重要时刻,他支持她,投了关键性的一票,所以陶然儿对李信仁十分感激。
另外,李信仁和李信志十分相像,就像小一号的李信志,陶然儿难免爱屋及乌,对这个六弟格外的另眼相待。
李信仁移开视线,不敢长时间与陶然儿对视,他轻轻地说道:“佛家说,冤冤相报何时了,浪子回头金不换,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二哥以前是做错了,但是我想,这些时日,他肯定吃了很多苦,受了很多罪,他应该为他之前的言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大嫂,你想想办法,如果你不帮帮他,二哥恐怕一辈子都抬不起头,翻不了身了,江东的百姓恨他,江南的百姓也讨厌他,长此以往,这个天下,已经没有二哥的容身之地了!我们是亲兄弟,虽然他有错,但是如果他肯认错,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沉沦下去,坠落到深渊里,再也站不起来——”
陶然儿没有想到李信志的目光会这么长远,他是如此聪明,陶然儿能看到的地方,他统统也看到了,他又是那样心地仁慈,不计前嫌,想帮他二哥脱离苦海。
陶然儿心里打着算盘,她坐在马上,看着远方,风烟在不远处聚集,乱世马上就要结束了,新的太平年代要到来了!信仁说得没错,冤冤相报何时了,得饶人处且饶人,李信海虽然给了她和信志以及孩子很多痛苦,但是在这开始的时候,那个海上的仙岛,不就是李信海送给她和信志的吗?
所以她应该帮帮他。
陶然儿和李信仁一样,心地仁慈。只是如何才能帮到李信海呢?陶然儿深思着,她心想,李信仁说得没错,如果李信海一直这样僵持下去,只会惹来百姓更大的愤怒和厌憎,到时候江东的百姓骂他打他,江南的百姓也骂他打他,他江东去不得,江南也回不得,如同公羊触藩,进退两难,她必须想个办法替他解脱,不然的话,他一辈子如同咸鱼翻不了身了。
陶然儿计上心来,想着李信海如果想将功赎罪,只能和他们一起去抗倭了,一来,可以让李信海将功补过,让百姓慢慢对他改观,二来,现在孙赫武在东部海域抗倭,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,增援的人越多越好,如果李信海悔恨过来,肯带着他的江南大军去增援孙赫武抗倭,那么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,李信海可以洗清罪名,让百姓对他的厌僧和愤怒减少,孙赫武又多了增援的力量,这样,抗倭必定能取得成功。
陶然儿拿定主意,便对李信武和李信仁说道:“这样吧,我们先不要急着去江南了,信海现在在哪,我们去找他。”
李信仁和李信武都呆了一呆,陶然儿笑道:“五弟,六弟,你们不是想帮你们的二哥一把吗,我们现在就去帮他。”
李信仁和李信武放下心来,脸上有了欣喜的笑容,大嫂肯帮忙,那么二哥肯定有救了!
李信武高兴地说道:“听说二哥现在在江东与江南交界的一个城池,叫做高山城,我们去那吧。”
陶然儿点点头,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,与李家老五和李家老六听,李家老五和李家老六听后都十分激动,对陶然儿十分佩服,于是,浩浩荡荡的队伍半路决定改变方向,打算先去找李继海。
三天之后,陶然儿等所有人到达了李信海所驻扎的高山城。李信海听说陶然儿和李信武李信仁来了,亲自出城迎接。他远远地看到陶然儿,立马翻身下马,跪在了陶然儿的面前,赤裸着上半身,背负着大捆的荆条,对她恭敬地说道:“大嫂,我错了!”
陶然儿看着他,嘴唇哆嗦着,如同含了滋烫的热油,她的身体崩紧如一根弦,一颗心怦怦狂跳,仿佛擂鼓,她对他颤抖着声音问道:“你大哥,还有小米粒,丫头,还活着吗?”问出来之后,她就像一个上吊的人,下面的凳子已经被踢翻了,她紧紧地握紧马缰绳,紧张让她透不过气来,如果他们死了,她也不活了!
李信海震惊地抬起头来,看着陶然儿面色苍白如纸,他气愤地说道:“大嫂当我是什么人,我是那种人?大哥和孩子们活得好好的,我战败之后,痛定思痛,知道自己做错了,我已经叫人将大哥和孩子从立春宫放了出来,现在江南仍旧是大哥当权。”
听到这里,陶然儿松了一口气,脸上浮现出笑容,她原以为,她带着江东的太后从江南皇宫出逃之后,李信海狂怒之下,将李信志和孩子们杀了。
知道他们平安无事,陶然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,这一切,李信武和李信仁都看在眼里,特别是李信仁,发现陶然儿对大哥一往情深,他便痛苦地低下了头。
陶然儿哭了一会,立马擦干眼泪,对李信海说道:“信海,现在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,相信你也知道错了。”
李信海向陶然儿磕头,对她说道:“嫂子,我错了,这些天我想了很多,我后悔我当时没有听你的话,你说不能背负骂名去东征,你说要在乎民心向背,可是我当时晕了头,全没有放在心上,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,嫂子,我错了,请你帮帮我,我不想在一片骂声中死去,我如果是那种不知羞耻的人,当年我早就杀了你和大哥,将江南王取而代之了。”
陶然儿点点头,她知道李信海的悔过是真心实意的,她对李信海说道:“这样吧,信海,我,还有信武,以及信仁,都打算去东部,支持孙赫武抗倭,现在是一个机会,你要不要跟我们一块去,如果抗倭成功,老百姓自然会对你取消成见,这样,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——”
李信海心中一动,眼前一亮,欣然说道:“谢谢大嫂,一切但凭大嫂作主。“
这样李信海和他的江南大军与陶然儿的军队汇合,组成一只更加庞大的队伍,继续往江东进发,增援孙赫武抗倭去了。
至于江东的孙赫武,他原本在前线抗倭,忙得焦头烂额,突然有一天,他先前安排出去寻访太后和陶然儿的将领回到他的身边,告诉他太后和皇后马上就要平安回到江东,这个将领十分聪明,他不说陶然儿是江南的皇后,只叫陶然儿皇后,孙赫武意外之至,又惊又喜,心花怒放,将领又说:“皇后要我托言告诉皇上,说她带了大支军队增援皇上抗倭,叫皇上不要担心,抗倭一定会取得胜利。”
孙赫武知道陶然儿从来没说过大话,他虽然不知道陶然儿的大军队是何方神圣,但是他因此精神大振,上阵杀倭寇时也精神百倍。
半个月后,陶然儿他们急行军,到达东部边境,与孙赫武的军队汇合,大家凝成一股绳,奋勇杀敌,将倭寇打得落水流水,他们如同夹着尾巴的狗,纷纷跳上船,逃回日本国去了。
孙赫武和陶然儿抗倭大获全胜!
孙赫武十分高兴,对于陶然儿也十分感激,因为江南最终于与江东联盟,所以他也不再责罚江南,另外,李信志也专门安排使者到江东,表示江南从此后愿意向江东称臣。
李信海他们几兄弟对于李信志的决定虽然有所不满,但是感于孙赫武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,在心胸和见识时,他们几兄弟没有人比得上,因此,只是沉默着。
孙赫武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十分高兴,他对陶然儿说道:“然然,没有你,本王也不会结束乱世,统一天下,本王记得你的功劳,所以太平年代到来,新的王朝产生,本王看就叫大明朝吧。”
陶然儿呆了一呆,她曾经在长安的时候,将末朝改为明朝,没想到了孙赫武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最后还是用了她改的名字。
她心想,大明朝,大明朝,这个大明朝就是历名上的大明朝吧,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彰,与孙赫武这个人好像差得太远啊。
陶然儿摇了摇头,想不明白。
孙赫武又笑眯眯地说道:“本王统一天下,自然要大摆太平宴,本王叫江南李家的七兄弟都来本王大明朝的京城参加太平宴。”他安排使者,到江南去通知李信志,至于李家其它几兄弟以及陶然儿便留在江东等待李信志的到来。
几天之后,李信志人未到,信却先到了,表示他非常高兴,一定准时来参加太平宴。
这样,孙赫武改国号为明,统一天下,结束乱世,大摆太平宴。
很快,到了太平宴那天,吴州城张灯结彩,万国来朝,举国欢庆。
在贵宾席上,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块,李信志到达江东,与陶然儿会合,陶然儿看到李信志,再也顾不得礼仪形象,飞快地跑到他的身边,李信志也伸出手,紧紧地握着陶然儿的手,流下眼泪来。
陶然儿急切地问道:“相公,孩子们还好吗?”
李信志哽咽道:“好,他们都很好。”
他抬起头来,打量着陶然儿,发现她瘦了,苍白了,不由十分心疼,他对陶然儿说道:“娘子,这些时日,苦了你了,如果不是你,乱世不会结束,不会有这样一个好结果。”
陶然儿摇摇头不敢居功,她微笑道:“我们的好日子要到了。”
夫妻俩这样两两对望,手拉着手说话时,高高在上的孙赫武都看在眼里,他的心里酸楚不是滋味,他记得陶然儿曾经说过,她会帮他得到天下,但是她的爱情,她的心是属于李信志的,孙赫武知道陶然儿说的一切属实。
老太后回到江东之后,在孙赫武面前,疯狂地赞美陶然儿,鼓励儿子娶她作皇后,孙赫武何尝不想,不过——
太平宴开始了,李家七兄弟坐在一桌,孙赫武坐在首席,对陶然儿得意洋洋地说道:“哈哈,本王以前听说江南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起,天下就会统一,看来是真的,哈哈哈,哈哈哈,本王真是太高兴了。”
陶然儿有些担心,只觉得孙赫武这话说得不是滋味,正在迷惑不解时,孙赫武突然挥了挥手,从帘幕间,突然出现了无数刀剑手,陶然儿呆了一呆,与此同时,李家七兄弟也猛地站了起来,空气中充满了杀机。
李信海气得要吐血,对陶然儿说道:“我担心的事情总算发生了,天下一统,江东称帝,他怎么可能容得下我们七兄弟?!狡兔死,猎狗烹,鸟尽弓藏,嫂子,现在孙赫武要杀我们了!”
陶然儿呆了一呆,猛地从身边侍卫的手里抽出一把剑,狠狠地搁在自己脖子上,对孙赫武大声说道:“请皇上交出虎符,否则的话,我们悉数在这里自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