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六六九章 相见
最近更新:
点击排行:
送走了一群老臣,林觉放声大笑。这些人来此的目的很明显,他们其实知道自己要干什么,他们清楚的很,但他们不肯让自己这么干。道理其实很简单,根深蒂固的对皇权的崇拜是原因之一,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利益攸关。
说白了,这一批人是既得利益者,是左右逢源的人物,手握资源,立于不败之地。无论谁当皇上,他们都混迹在最顶端,享受着既得利益。只要皇权犹在,当皇帝的人便不会得罪他们,便会和他们合作。在士大夫阶层,豪门阶层,他们是有话语权的。他们知道自己要对皇权下手,他们担心地位不保,所以今晚才急着来找自己。外边的风声越来越对皇上不利,他们便坐不住了。但这并非是因为对郭昆的忠心。
这一批人只是代表,他们的背后是一大群现在惊慌失措的人,他们现在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。对于这一类人,林觉之前的想法是拉拢和安抚为主,尽量稳定他们的情绪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但今晚,林觉忽然明白了,对这帮人不能惯着,必须要让他们明白,他们是无法左右局面的发展的。如果他们强行反对,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。所以林觉用的是不讲道理的霸道作风,故意以夺位杀人这种极端的手段作为要挟。让他们明白变革势在必行,否则便是更坏的结果。正所谓求上者得中,求中者得下。你要给屋子开窗户,一大群人来说窗户开不得,历数各种坏处,跑出来反对。但你若要掀了屋顶毁了屋子的话,这群人便会同意开窗户了。因为掀了屋子,他们便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。这便是林觉的策略。
事实证明,一番破罐子破摔的撒泼恐吓之后,袁先道陈之亮等人意识到必须和林觉合作,否则林觉掀了饭碗砸了锅灶,谁都没饭吃。虽然他们的内心是极为愤怒,甚至要怒骂林觉的山贼作风的,但是他们却也知道,眼下对着干是没有前途的。
陈之亮等人离开的时候虽然没有表态,但林觉知道他们一定会和自己合作的。不看自己的面子,他们也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合作。况且林觉在他们离开之前给了他们两点保证,第一点便是不会废了郭昆,皇权犹在。第二点便是不会动他们的利益,只要他们肯积极的合作,依旧可以在朝廷中占据要职,享有特权。林觉心里也明白,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,要想实现自己的想法,必须争取最多人的支持,建立一个共同的统一战线。包括陈之亮袁先道这一类人,尽量照顾他们的感受,满足他们的需求,只要他们能支持自己的行动。
说白了,林觉要的不是翻天覆地的颠覆,他要的是一种积极的改良。在目前大周的民智和生产力的水平之上,改良是一种最为现实和明智的作法。这也是林觉深刻思考后得出的一个结论。
送他们离去时,林觉有意的给了他们一个默许的承诺。那是当陈之亮询问可否允许他们见一次皇上的时候,林觉不置可否。林觉知道,他们一定会去见郭昆的,而且他们会劝说郭昆就范。郭昆多日以来一直保持着沉默,保持着他最后的倔强,不肯提出要和自己见面,其实便是抱着最后的希望,不肯最后低头交出权力。林觉知道这一点,所以便一直晾着他,也不去主动见他。双方其实此刻便是一种无声的角力。而只要陈之亮等人去见了郭昆,一旦他们劝说郭昆接受现实的时候,郭昆便会彻底崩溃。因为他知道他最后的希望已经破灭了。
接下来的数日里,林觉接待了一波波的人。他们中有的是林觉忠实的拥护者,他们来见林觉的目的是劝说林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自立的。这些人大多为林觉的老部下,落雁军军中的将领。林觉不怪他们见识不够,毕竟并非人人看得清天下的形势。也并非人人懂的天下一乱,万民涂炭,一己之私欲将会带来万民之痛苦的道理。说林觉优柔寡断也好,说大帅魄力不够也好,甚至有的吹胡子瞪眼红着脸跟林觉吵,说大帅太过妇人之仁。林觉一概微笑以对,能解释的解释几句,不能解释的陪着喝酒吃菜安慰一番。但对于这些人,林觉是不忍苛责他们的。或许将来他们会明白自己这么做的意义所在。
还有的人前来求见林觉也是主张林觉废帝自立的,但他们的动机却是不纯的。每一次重大的变革,每一次转折之时都不乏大量的投机者乘势捞取政治资本,以混取利益。这些人信誓旦旦的对林觉说着效忠的话,心底里想的却是如何博取信任,获得最大的利益。林觉对这些人见的太多了。就像当初方敦孺和严正肃主持变法之时,大量的投机分子涌入新法变革的队伍里,当新法轰轰烈烈推行的时候,他们飞扬跋扈不可一世,风光无限。趁机捞取了不少权力和油水。但是当新法遭遇阻碍的时候,这一批人是最先倒戈,撇清干系,甚至是成为反诬方敦孺和严正肃的人。这一批人的嘴脸,林觉当初便看的清清楚楚。
所以,这一次,林觉是绝对不可能让这一类人得逞的。
鉴别他们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,这一类人的内心只需简单的交谈便知一二。以林觉如今的道行,他只需三言两语便知这些人的目的。对于废立的后果,带来的天下的局势的变化,这些人避重就轻,或者应答的办法简单粗暴。他们根本没有明白林觉要做什么。在连续斥退了几波投机分子之后,林觉的耳根也清静了许多。
另有一拨人是务实派。他们来见林觉倒不是关心林觉到底要怎么做。他们只为目前朝廷面临的困境而来。按照理政程序,重大事务需得皇上批复方可实行。目前的情形下,郭昆形同被囚禁,自然无法行使皇帝的权力。几大衙门的军政大事积压了不少。比如边镇募兵之事,北方三路百姓回归故土的赈济以及相关便利扶持的措施。各地城池重建的规划以及费用,南方几路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等等。这些事情已经形成了方案和办法,也经过了主官衙门的批准。现在就缺最后皇帝批复下来,颁布旨意执行了。却因为程序问题卡了壳。林觉当然也可以直接下令无需郭昆批准而实行,但是于程序法理上不合,便会造成局面上的被动。
林觉也意识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,时机已经逐渐的成熟,蛰伏了近二十天,朝廷上下,大周各地军民其实都在盼望着事情能有个了局。如果在拖延下去,消磨的是百姓的耐心,拖延的是朝廷的大事。政体政务上的改良必须要立刻进行推进了,不管舆论是否完全的倒向自己,也不管上下各派势力是否已经决定支持自己,这一切都必须要开始了。
七月二十三,陈之亮再次来见林觉,带来了郭昆想要见林觉的口信。如林觉所料,林觉默许了陈之亮等人去见郭昆之后,陈之亮等人连续两日进宫见了郭昆,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,总之,郭昆终于传来了口信,希望能见一见林觉。
林觉知道,这场和郭昆的无声角力终于结束了。其实连日来,不止陈之亮和袁先道等人,包括郭采薇以及落雁军旧部的将领,马斌沈昙梁七等人也都进宫去见了郭昆。郭昆应该是彻底的失去了幻想了,他不得不要求和林觉见面了。
当日午后,林觉应邀进宫去见郭昆。这还是林觉自回京以来第一次进宫。
午后的皇宫安静的很。正午的阳光照射在殿宇飞檐琉璃屋瓦上,反射着刺目的金碧辉煌的光芒。阳光灼热,但宫里绿树葱郁,除了殿宇前的大广场上炙热难当,过道树丛之间却是凉风习习,阴森之处甚至有些让人发冷。
林觉一行穿过绿荫和蝉躁之声从延福宫正门进入,一路往东来到了延福宫丽景殿前的一处后宫小园之中。这里有一处小小的荷花塘,此刻正值盛夏,荷花开得正盛,荷叶也正是浓密之时。荷塘四周高树葱郁,回廊蜿蜒,是一处安静凉爽的所在。
远远的踏上长廊,林觉便见到了荷塘中间小亭之中坐着的一个人。那人呆呆的坐在亭子里发愣,林觉知道,那必是郭昆了。
“林相,皇上就在那边亭子里。”亲自带人将郭昆从翠微殿带来此处,并且派了大量人手在周围保护的沈昙迎上前来,拱手禀报道。
林觉点点头道:“有劳了,人都撤下吧,我和皇上单独说话。”
沈昙点头道:“遵命。”
林觉沿着回廊快步走向池塘中间的小亭,郭昆似乎有所感应一般,回过头来朝回廊上看来。当他看到林觉的身影时,猛地站起身来,双目直勾勾的瞪着林觉,拳头攥的紧紧的,牙齿紧紧的咬着,双目似乎要喷出火来。
“臣林觉,参见皇上。”林觉快步上前,在郭昆要吃人一般的眼神中拱手行礼,大声叫道。
说白了,这一批人是既得利益者,是左右逢源的人物,手握资源,立于不败之地。无论谁当皇上,他们都混迹在最顶端,享受着既得利益。只要皇权犹在,当皇帝的人便不会得罪他们,便会和他们合作。在士大夫阶层,豪门阶层,他们是有话语权的。他们知道自己要对皇权下手,他们担心地位不保,所以今晚才急着来找自己。外边的风声越来越对皇上不利,他们便坐不住了。但这并非是因为对郭昆的忠心。
这一批人只是代表,他们的背后是一大群现在惊慌失措的人,他们现在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。对于这一类人,林觉之前的想法是拉拢和安抚为主,尽量稳定他们的情绪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但今晚,林觉忽然明白了,对这帮人不能惯着,必须要让他们明白,他们是无法左右局面的发展的。如果他们强行反对,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。所以林觉用的是不讲道理的霸道作风,故意以夺位杀人这种极端的手段作为要挟。让他们明白变革势在必行,否则便是更坏的结果。正所谓求上者得中,求中者得下。你要给屋子开窗户,一大群人来说窗户开不得,历数各种坏处,跑出来反对。但你若要掀了屋顶毁了屋子的话,这群人便会同意开窗户了。因为掀了屋子,他们便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。这便是林觉的策略。
事实证明,一番破罐子破摔的撒泼恐吓之后,袁先道陈之亮等人意识到必须和林觉合作,否则林觉掀了饭碗砸了锅灶,谁都没饭吃。虽然他们的内心是极为愤怒,甚至要怒骂林觉的山贼作风的,但是他们却也知道,眼下对着干是没有前途的。
陈之亮等人离开的时候虽然没有表态,但林觉知道他们一定会和自己合作的。不看自己的面子,他们也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合作。况且林觉在他们离开之前给了他们两点保证,第一点便是不会废了郭昆,皇权犹在。第二点便是不会动他们的利益,只要他们肯积极的合作,依旧可以在朝廷中占据要职,享有特权。林觉心里也明白,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,要想实现自己的想法,必须争取最多人的支持,建立一个共同的统一战线。包括陈之亮袁先道这一类人,尽量照顾他们的感受,满足他们的需求,只要他们能支持自己的行动。
说白了,林觉要的不是翻天覆地的颠覆,他要的是一种积极的改良。在目前大周的民智和生产力的水平之上,改良是一种最为现实和明智的作法。这也是林觉深刻思考后得出的一个结论。
送他们离去时,林觉有意的给了他们一个默许的承诺。那是当陈之亮询问可否允许他们见一次皇上的时候,林觉不置可否。林觉知道,他们一定会去见郭昆的,而且他们会劝说郭昆就范。郭昆多日以来一直保持着沉默,保持着他最后的倔强,不肯提出要和自己见面,其实便是抱着最后的希望,不肯最后低头交出权力。林觉知道这一点,所以便一直晾着他,也不去主动见他。双方其实此刻便是一种无声的角力。而只要陈之亮等人去见了郭昆,一旦他们劝说郭昆接受现实的时候,郭昆便会彻底崩溃。因为他知道他最后的希望已经破灭了。
接下来的数日里,林觉接待了一波波的人。他们中有的是林觉忠实的拥护者,他们来见林觉的目的是劝说林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自立的。这些人大多为林觉的老部下,落雁军军中的将领。林觉不怪他们见识不够,毕竟并非人人看得清天下的形势。也并非人人懂的天下一乱,万民涂炭,一己之私欲将会带来万民之痛苦的道理。说林觉优柔寡断也好,说大帅魄力不够也好,甚至有的吹胡子瞪眼红着脸跟林觉吵,说大帅太过妇人之仁。林觉一概微笑以对,能解释的解释几句,不能解释的陪着喝酒吃菜安慰一番。但对于这些人,林觉是不忍苛责他们的。或许将来他们会明白自己这么做的意义所在。
还有的人前来求见林觉也是主张林觉废帝自立的,但他们的动机却是不纯的。每一次重大的变革,每一次转折之时都不乏大量的投机者乘势捞取政治资本,以混取利益。这些人信誓旦旦的对林觉说着效忠的话,心底里想的却是如何博取信任,获得最大的利益。林觉对这些人见的太多了。就像当初方敦孺和严正肃主持变法之时,大量的投机分子涌入新法变革的队伍里,当新法轰轰烈烈推行的时候,他们飞扬跋扈不可一世,风光无限。趁机捞取了不少权力和油水。但是当新法遭遇阻碍的时候,这一批人是最先倒戈,撇清干系,甚至是成为反诬方敦孺和严正肃的人。这一批人的嘴脸,林觉当初便看的清清楚楚。
所以,这一次,林觉是绝对不可能让这一类人得逞的。
鉴别他们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,这一类人的内心只需简单的交谈便知一二。以林觉如今的道行,他只需三言两语便知这些人的目的。对于废立的后果,带来的天下的局势的变化,这些人避重就轻,或者应答的办法简单粗暴。他们根本没有明白林觉要做什么。在连续斥退了几波投机分子之后,林觉的耳根也清静了许多。
另有一拨人是务实派。他们来见林觉倒不是关心林觉到底要怎么做。他们只为目前朝廷面临的困境而来。按照理政程序,重大事务需得皇上批复方可实行。目前的情形下,郭昆形同被囚禁,自然无法行使皇帝的权力。几大衙门的军政大事积压了不少。比如边镇募兵之事,北方三路百姓回归故土的赈济以及相关便利扶持的措施。各地城池重建的规划以及费用,南方几路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等等。这些事情已经形成了方案和办法,也经过了主官衙门的批准。现在就缺最后皇帝批复下来,颁布旨意执行了。却因为程序问题卡了壳。林觉当然也可以直接下令无需郭昆批准而实行,但是于程序法理上不合,便会造成局面上的被动。
林觉也意识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,时机已经逐渐的成熟,蛰伏了近二十天,朝廷上下,大周各地军民其实都在盼望着事情能有个了局。如果在拖延下去,消磨的是百姓的耐心,拖延的是朝廷的大事。政体政务上的改良必须要立刻进行推进了,不管舆论是否完全的倒向自己,也不管上下各派势力是否已经决定支持自己,这一切都必须要开始了。
七月二十三,陈之亮再次来见林觉,带来了郭昆想要见林觉的口信。如林觉所料,林觉默许了陈之亮等人去见郭昆之后,陈之亮等人连续两日进宫见了郭昆,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,总之,郭昆终于传来了口信,希望能见一见林觉。
林觉知道,这场和郭昆的无声角力终于结束了。其实连日来,不止陈之亮和袁先道等人,包括郭采薇以及落雁军旧部的将领,马斌沈昙梁七等人也都进宫去见了郭昆。郭昆应该是彻底的失去了幻想了,他不得不要求和林觉见面了。
当日午后,林觉应邀进宫去见郭昆。这还是林觉自回京以来第一次进宫。
午后的皇宫安静的很。正午的阳光照射在殿宇飞檐琉璃屋瓦上,反射着刺目的金碧辉煌的光芒。阳光灼热,但宫里绿树葱郁,除了殿宇前的大广场上炙热难当,过道树丛之间却是凉风习习,阴森之处甚至有些让人发冷。
林觉一行穿过绿荫和蝉躁之声从延福宫正门进入,一路往东来到了延福宫丽景殿前的一处后宫小园之中。这里有一处小小的荷花塘,此刻正值盛夏,荷花开得正盛,荷叶也正是浓密之时。荷塘四周高树葱郁,回廊蜿蜒,是一处安静凉爽的所在。
远远的踏上长廊,林觉便见到了荷塘中间小亭之中坐着的一个人。那人呆呆的坐在亭子里发愣,林觉知道,那必是郭昆了。
“林相,皇上就在那边亭子里。”亲自带人将郭昆从翠微殿带来此处,并且派了大量人手在周围保护的沈昙迎上前来,拱手禀报道。
林觉点点头道:“有劳了,人都撤下吧,我和皇上单独说话。”
沈昙点头道:“遵命。”
林觉沿着回廊快步走向池塘中间的小亭,郭昆似乎有所感应一般,回过头来朝回廊上看来。当他看到林觉的身影时,猛地站起身来,双目直勾勾的瞪着林觉,拳头攥的紧紧的,牙齿紧紧的咬着,双目似乎要喷出火来。
“臣林觉,参见皇上。”林觉快步上前,在郭昆要吃人一般的眼神中拱手行礼,大声叫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