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桃李芬芳,春来发几枝4
最近更新:
点击排行:
二月关中的申时,阳光照晒下的露天地,已经有了燥热的感觉。
明日就要给绿柳湖放水,军营已经挪到西南边,没了府兵和庄里少年人操练的无水之湖,裸着光秃秃的湖底。
地上长期踩踏形成的浮尘,由着东南风兜着在湖底慢慢移动着,毫无规律,甚至猛的扬在空中,散落到了西边的田地里。
前天长孙皇后莅临后,农庄四周的警戒比往日更加严密。
农庄的生活看似毫无变化,环着庄子外三千将士形成的戒严线将五里内和五里外,隔绝开来。
这道圈子内,驻守农庄的两千府兵,穿插巡守,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。
长孙皇后此次莅临农庄,还只是为了陛下亲临遮掩外人视线,提前布置好警戒。
手拄竹杖,一身素色棉袍,脚蹬轻靴,头戴遮阳的竹笠。
李渊倔强的推开要搀扶他的李承乾,独自一人走在前面。
李渊这倔老头生闷气不理孙子,沿着湖岸闷头走路,急的芳娘一路小跑追了过去。
李承乾前方看着被芳娘拉住了手臂,放缓脚步的爷爷,耸肩摊手,给母后表达着对爷爷任性的无奈。
张瑶还要处理庄内事情,陪着爷爷和父皇出来散步的就李承乾和芳娘。
亲自来庄子,住了两日后,长孙多数时间都是在张瑶陪同下,从最基本的层面接触了解农庄。
有了疑问,问了张瑶两次,就发现丫头确实是踏踏实实干实事,为什么要这样干,就浑浑噩噩讲不明白。
正好没有外人在场,就母子二人,长孙把心里的疑问都拿出来一个个问着儿子。
“西市的铺子不是不打算卖,咋就急火火赶回长安卖掉了呢!?”
“俩原因,要买铺子的是什么人!母后也清楚,三十五万贯,绝不是个小数目。
关陇世家抱着团出这个价,要用一间铺子一年租金四万贯来衡量,一点也不贵。
可是,租铺子的四家花的四万贯里面藏着走私烈酒的利润,说是一年十五万瓶烈酒换一万头牛加一万匹马,这才二月,半年时间,内府就收到的牛马就过了八千。
四家贩酒一年绝不止十五万瓶,单此一样能保证有利可图。
卖出的这两家铺子自然没有私下的受益,但是人家算的是明面上的受益。
新的勋贵能开新酒楼,关陇世家也能搅合进来,无形中就提高了地位,和舅舅,河间王叔摆到了一起。
还能整合西市资源,您等着看,这两家开业一定会用酒品齐全作为酒楼特色和舅舅他们四家竞争。”
帮着母后撩开垂到脸前的柳丝,李承乾继续说道;
“民生商号也没钱可挪用,急需一大笔资金。
不卖商铺,首先就要支取存在钱庄的十多万贯,那样的话,就会暴露大唐钱庄是个空架子。
还有一个办法,就是向股东们再次集资,四郎也多方了解过,勋贵家里多数的积攒田地,能够灵活使用的钱也有限。
不停地要他们出钱,这条路也走不通。”
长孙不解的问道;“就算你不买铺子,七间铺子出租,也能收回二十八万贯,民生商号还能缺钱?”
李承乾揉了揉额头:“起初我也是这样想,后来才明白这想法是错的,
四万贯一年租金,并不是谁都能租得起。
降价,也不行,前有车后有辙,来年都要一起降才公平。
每家减一万贯,就等于少了七万贯,相当于有两家铺子没收租。
现在一次性收回三十五万贯,再有四家稳定租客,即回笼了资金,长期利益也得到了保障。
再有一点,我还要顾着大唐钱庄,不但不能从钱庄大量支取资金,还要想法子增加钱庄的资金。
挺过今年,钱庄才能具有自己成长的基础。
雍州府长史萧瑀年后开衙就把一份关于丽池坊的公文递交到了东宫。
要说这丽池坊也算是和我有缘,既然因我而荒废,就由我还长安城一个新丽池坊。
八万贯,我出八万贯买下丽池坊。”
说到这里,李承乾脸上浮出个开心的微笑,仿佛孩子得到心仪的玩具。
“高明啊!内府现在也有富裕,要不都先拿出来给你用!”
“内府能有多钱我还不清楚!过了个年能剩个十来万贯,您就先放在内府压仓吧。
长孙冲在陇右道的盐场已经支开了摊子,一套制盐的设备不够,马曜加班加点,月底就送两套过去。
年底除了军方的五十万斤精盐,再给内府交付一百五十万斤。
母后见过盐商卖的盐吗!?不是白色,暗灰色。
三十文一斤,合理吗!
…..
是谁把盐价抬高大量获利?
其实您和父皇都清楚,但是一直无可奈何,盐场在那些人手里,合起伙来做垄断生意谁也奈何不得他们。
一百五十万斤精盐相比大唐一年食盐需求,几乎微不足道,可是有了这批精盐,内府出面售盐,雪白的食盐三十文一斤!
被把控的如同一潭死水的盐市,出现个搅局的。
盐商们不减价,也会提供相同品质的精盐,等都改进了质量,内府就稍稍降价,一点点为老百姓争取利益。
您啊!既做了好事,还不耽搁给内府赚钱。”
一说到钱财,儿子张开了嘴就滔滔不绝,长孙不无担忧的问道;“民生商号,大唐钱庄,加上这座农庄以及内府,高明掌控的钱财当有近百万贯,犹嫌不足,你真想做个富家翁吗!?你可是李唐的太子殿下,未来的皇帝。”
慈母良言,发自肺腑,言辞恳切也说得严厉。
做了这么多事情,李承乾早就明白,自己的举动已经逾越了一个封建王朝皇太子的范畴。
引人注目事在难免,提前就在前面安置了芳娘,马曜,李恪,瑶娘…..一排当箭牌,遮挡外围人的眼没问题,却难遮蔽父皇和母后。
今天母子间的谈话,李承乾也是刻意引导着话题,以往有意躲避的内容故意抛出来。
富可敌国,谁敢!
谁敢谁死!
个人拥有足以颠覆皇朝的实力,必然是取死之道。
自己聚拢巨额财富必须要和父皇母后剖白资产的用途。
“母后,百万贯实在太少太少!”
迎着母后疑虑的目光,李承乾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,感觉体现不出想要表达的意思,微微蹙着眉头,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….大庇天下学子俱欢颜,风雨..不动….安如山!”手用力在空里由上向下猛的一挥,心里觉得意思有了,一句话既有情怀,又有抱负!
“母后看儿臣的庄子治理的怎么样!?”眼见母后点头示意认可。
“以前牧马的荒草地,现如今工坊,猪场富庶的农庄;同样的一块地,两个结。
不韪言,其中有儿臣皇子身份起的作用,更多的还是观念。
隔壁,长乐的庄子,程国公的庄子,他们也不缺权势地位。
存在都有三年以上,依然保持原来的模样,就是证明。
儿臣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,所用的办法都来自书上学来的知识。
您看,儿臣身不过五尺,年不到十三,算不得身强力壮,却能带着一百户庄户过上富庶的日子。
说明什么!读书掌握知识对一个人很重要,重要的程度足以…..……
对学识,儿臣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瑶娘带着您也参观了庄子,庄里建的蒙学,所有适龄小郎都必须入学,他们学习的除了认字识礼,还学算学,以及工匠教的工坊技能,庄户里推举出的武技高超的庄户一早一晚指导习武健身。
…….
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,才算是个有学之士!
大唐疆域内,百人里不到五人能读能写,您说这是大唐之幸吗!
夫子教的;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
难道不能解读做:民可使由之?不。可使知之。
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?不。还是要进行教育。这种解读才符合大唐稳定发展的需要。
读书识字掌握知识,应该是开启民智的基本,知识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国家需要的是大量人才,而不是蒙昧无知的愚民。
有千千万万个勇于任事的真正有识之士,自然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富庶的农庄,商号,工坊。
…..……
儿臣想要建一千所免费蒙学,一间蒙学教出五十个蒙童,五年时间就能教育出数十万能读能写,眼界开阔的孩子。
….…教习,学舍样样都要花钱,….百万贯实在太少了。”
明日就要给绿柳湖放水,军营已经挪到西南边,没了府兵和庄里少年人操练的无水之湖,裸着光秃秃的湖底。
地上长期踩踏形成的浮尘,由着东南风兜着在湖底慢慢移动着,毫无规律,甚至猛的扬在空中,散落到了西边的田地里。
前天长孙皇后莅临后,农庄四周的警戒比往日更加严密。
农庄的生活看似毫无变化,环着庄子外三千将士形成的戒严线将五里内和五里外,隔绝开来。
这道圈子内,驻守农庄的两千府兵,穿插巡守,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。
长孙皇后此次莅临农庄,还只是为了陛下亲临遮掩外人视线,提前布置好警戒。
手拄竹杖,一身素色棉袍,脚蹬轻靴,头戴遮阳的竹笠。
李渊倔强的推开要搀扶他的李承乾,独自一人走在前面。
李渊这倔老头生闷气不理孙子,沿着湖岸闷头走路,急的芳娘一路小跑追了过去。
李承乾前方看着被芳娘拉住了手臂,放缓脚步的爷爷,耸肩摊手,给母后表达着对爷爷任性的无奈。
张瑶还要处理庄内事情,陪着爷爷和父皇出来散步的就李承乾和芳娘。
亲自来庄子,住了两日后,长孙多数时间都是在张瑶陪同下,从最基本的层面接触了解农庄。
有了疑问,问了张瑶两次,就发现丫头确实是踏踏实实干实事,为什么要这样干,就浑浑噩噩讲不明白。
正好没有外人在场,就母子二人,长孙把心里的疑问都拿出来一个个问着儿子。
“西市的铺子不是不打算卖,咋就急火火赶回长安卖掉了呢!?”
“俩原因,要买铺子的是什么人!母后也清楚,三十五万贯,绝不是个小数目。
关陇世家抱着团出这个价,要用一间铺子一年租金四万贯来衡量,一点也不贵。
可是,租铺子的四家花的四万贯里面藏着走私烈酒的利润,说是一年十五万瓶烈酒换一万头牛加一万匹马,这才二月,半年时间,内府就收到的牛马就过了八千。
四家贩酒一年绝不止十五万瓶,单此一样能保证有利可图。
卖出的这两家铺子自然没有私下的受益,但是人家算的是明面上的受益。
新的勋贵能开新酒楼,关陇世家也能搅合进来,无形中就提高了地位,和舅舅,河间王叔摆到了一起。
还能整合西市资源,您等着看,这两家开业一定会用酒品齐全作为酒楼特色和舅舅他们四家竞争。”
帮着母后撩开垂到脸前的柳丝,李承乾继续说道;
“民生商号也没钱可挪用,急需一大笔资金。
不卖商铺,首先就要支取存在钱庄的十多万贯,那样的话,就会暴露大唐钱庄是个空架子。
还有一个办法,就是向股东们再次集资,四郎也多方了解过,勋贵家里多数的积攒田地,能够灵活使用的钱也有限。
不停地要他们出钱,这条路也走不通。”
长孙不解的问道;“就算你不买铺子,七间铺子出租,也能收回二十八万贯,民生商号还能缺钱?”
李承乾揉了揉额头:“起初我也是这样想,后来才明白这想法是错的,
四万贯一年租金,并不是谁都能租得起。
降价,也不行,前有车后有辙,来年都要一起降才公平。
每家减一万贯,就等于少了七万贯,相当于有两家铺子没收租。
现在一次性收回三十五万贯,再有四家稳定租客,即回笼了资金,长期利益也得到了保障。
再有一点,我还要顾着大唐钱庄,不但不能从钱庄大量支取资金,还要想法子增加钱庄的资金。
挺过今年,钱庄才能具有自己成长的基础。
雍州府长史萧瑀年后开衙就把一份关于丽池坊的公文递交到了东宫。
要说这丽池坊也算是和我有缘,既然因我而荒废,就由我还长安城一个新丽池坊。
八万贯,我出八万贯买下丽池坊。”
说到这里,李承乾脸上浮出个开心的微笑,仿佛孩子得到心仪的玩具。
“高明啊!内府现在也有富裕,要不都先拿出来给你用!”
“内府能有多钱我还不清楚!过了个年能剩个十来万贯,您就先放在内府压仓吧。
长孙冲在陇右道的盐场已经支开了摊子,一套制盐的设备不够,马曜加班加点,月底就送两套过去。
年底除了军方的五十万斤精盐,再给内府交付一百五十万斤。
母后见过盐商卖的盐吗!?不是白色,暗灰色。
三十文一斤,合理吗!
…..
是谁把盐价抬高大量获利?
其实您和父皇都清楚,但是一直无可奈何,盐场在那些人手里,合起伙来做垄断生意谁也奈何不得他们。
一百五十万斤精盐相比大唐一年食盐需求,几乎微不足道,可是有了这批精盐,内府出面售盐,雪白的食盐三十文一斤!
被把控的如同一潭死水的盐市,出现个搅局的。
盐商们不减价,也会提供相同品质的精盐,等都改进了质量,内府就稍稍降价,一点点为老百姓争取利益。
您啊!既做了好事,还不耽搁给内府赚钱。”
一说到钱财,儿子张开了嘴就滔滔不绝,长孙不无担忧的问道;“民生商号,大唐钱庄,加上这座农庄以及内府,高明掌控的钱财当有近百万贯,犹嫌不足,你真想做个富家翁吗!?你可是李唐的太子殿下,未来的皇帝。”
慈母良言,发自肺腑,言辞恳切也说得严厉。
做了这么多事情,李承乾早就明白,自己的举动已经逾越了一个封建王朝皇太子的范畴。
引人注目事在难免,提前就在前面安置了芳娘,马曜,李恪,瑶娘…..一排当箭牌,遮挡外围人的眼没问题,却难遮蔽父皇和母后。
今天母子间的谈话,李承乾也是刻意引导着话题,以往有意躲避的内容故意抛出来。
富可敌国,谁敢!
谁敢谁死!
个人拥有足以颠覆皇朝的实力,必然是取死之道。
自己聚拢巨额财富必须要和父皇母后剖白资产的用途。
“母后,百万贯实在太少太少!”
迎着母后疑虑的目光,李承乾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,感觉体现不出想要表达的意思,微微蹙着眉头,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….大庇天下学子俱欢颜,风雨..不动….安如山!”手用力在空里由上向下猛的一挥,心里觉得意思有了,一句话既有情怀,又有抱负!
“母后看儿臣的庄子治理的怎么样!?”眼见母后点头示意认可。
“以前牧马的荒草地,现如今工坊,猪场富庶的农庄;同样的一块地,两个结。
不韪言,其中有儿臣皇子身份起的作用,更多的还是观念。
隔壁,长乐的庄子,程国公的庄子,他们也不缺权势地位。
存在都有三年以上,依然保持原来的模样,就是证明。
儿臣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,所用的办法都来自书上学来的知识。
您看,儿臣身不过五尺,年不到十三,算不得身强力壮,却能带着一百户庄户过上富庶的日子。
说明什么!读书掌握知识对一个人很重要,重要的程度足以…..……
对学识,儿臣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瑶娘带着您也参观了庄子,庄里建的蒙学,所有适龄小郎都必须入学,他们学习的除了认字识礼,还学算学,以及工匠教的工坊技能,庄户里推举出的武技高超的庄户一早一晚指导习武健身。
…….
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,才算是个有学之士!
大唐疆域内,百人里不到五人能读能写,您说这是大唐之幸吗!
夫子教的;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
难道不能解读做:民可使由之?不。可使知之。
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?不。还是要进行教育。这种解读才符合大唐稳定发展的需要。
读书识字掌握知识,应该是开启民智的基本,知识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国家需要的是大量人才,而不是蒙昧无知的愚民。
有千千万万个勇于任事的真正有识之士,自然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富庶的农庄,商号,工坊。
…..……
儿臣想要建一千所免费蒙学,一间蒙学教出五十个蒙童,五年时间就能教育出数十万能读能写,眼界开阔的孩子。
….…教习,学舍样样都要花钱,….百万贯实在太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