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历史军事 猎杀1894 第222章 兵进关中
    晋省巡抚兼提督张鸣岐大惊,令刘光才、李永钦全力守城,又急召大同镇守军南下救援,并再次向长安告急。
    之所以是再次,是因为第五军攻克娘子关后,他已经向长安告急几次了。
    “贼兵已经打到太原了,各位都说一说,该怎么办吧!”
    长安城,兴庆宫内,西太后扫视一圈后,将目光定格在陕甘总督魏光焘身上。
    除了魏光焘,在场的还有陕西巡抚恩寿、陕西提督邓增,以及从京师护驾至此的宋庆、马玉昆。
    魏光筹拱手弯腰道:“回太后,救国军战力强悍,凭晋、陕、甘的旧军根本抵挡不住,只有新军才能与之抗衡一二。
    唯今之计,还得自强军与湖北新军才能与之抗衡一二,还请太后诏令刘、张两位总督,派兵北上拒敌。”
    自强军仅三千人,湖北新军有一万两千人,加在一起近一万五,与救国军一个师相近,再加上三省绿营军,挡住十七师和第五军直属团应该没问题。
    西太后不置可否道:“你们的意思呢?”
    “臣等附议。”
    魏光焘在几人中官职、威望最高,资历最老,他表态后,没人再会多嘴,何况也没有其它办法。
    西太后这才点头道:“嗯,拟旨,命刘坤一、张之洞派新军北上剿寇。”
    约两小时后,刘坤一、张之洞各自发来回电。
    刘坤一回复道:“自强军立即从沪上出发,日夜兼程,争取早日赶到。”
    这时华夏境内铁路非常稀少,偏于西北的长安当然没有通车,走水路能稍稍节约点时间,可以沿长江西行,再转入运河北上,到徐州后转陆路,从风陵渡进入山西,或入潼关抵达长安。
    张之洞则回复,湖北近来乱党猖獗,恐近日举事叛乱,湖广作为朝廷粮仓、军工重地,不容有失,只能出兵五千,他打算汉江北上,再翻越秦岭抵达关中。
    算一算,两个好像都来不及了。这个来不及不是指救援太原,而是赶到长安护驾。
    西太后无奈道:“让他们尽快赶到。告诉皇上,准备去蜀中吧!”
    清廷再次开始了流亡之旅,幸好四川总督岑春煊还算忠心,早就邀请西太后一行入川,但那时还想着返回京师,现在不去都不行了。
    但愿两支新军能在救国军攻入关中之前赶到,哪怕来不及,能守住宝鸡,挡住救国军入川也行。
    六月一日,西太后与光绪帝在宋庆、马玉昆等人的陪同下,由陈仓、宝鸡入秦岭,奔蜀中而去。
    六月二十一日,就在西太后途经略阳时,第五军直属团与十七师采用围城打援的计策,全歼大同方向的援兵,张鸣岐、刘光才、李永钦闻讯后趁夜逃离,太原城群龙无首,于二十二日中午告破。
    第五军进入太原后,肃清残敌,张贴安民告示,并向总参谋部告捷。
    于寒令第五军暂时在太原休整,并招募兵员,又将十八师派往娘子关换防,十六师则赶往太原会师,并带去治理地方的官员。
    一个月后,娘子关至太原一线彻底巩固下来,欧胜率直属团、十六师、十七师沿汾河南下,一路所向披靡,连克平遥、介休、霍州,又奇袭临汾,又休整一周后继续攻伐之旅,于九月初推进至龙门古渡。
    龙门又叫禹门口,扼山陕之锁钥,绝秦晋之交通,是连接华北、西北的要道,河道狭窄、水流湍急。
    十六师炮团隔岸炮击之半小时后,对岸守军焚毁码头后逃走。
    幸好于寒早有准备,让十六师工兵营准备了充足的装备,三天过后,几道悬索将两岸连接起来,随后构筑了吊桥。
    十七师、军直属团、十六师陆续通过,随后沿黄河南下,当天攻克龙门镇,第三天攻克夏阳,第七天攻克合川,第十五天,也就是九月十七日攻克于寒前世的故乡同州。
    夏阳与合川、合川与同州之间有数道险隘,如果清军据险坚守,会给第五军带来很大的麻烦,可惜大多时候只要一放枪,守军便一轰而散,以至第五军在渭北高原如入无人之境。
    九月二十七日,渭城告破;
    稍做休整后,第五军沿渭水向东挺进,于十月三日占领长安以东的灞桥。
    魏光焘、邓增率近万绿营在城中严阵以待,但欧胜却令各部在灞桥周围构筑起工事,与对方磨起了时间。
    十月十日,于寒率特二营、特三营赶到,并带来了补充的军火物资。
    当天夜间,16师46团及两个特种营悄悄靠近了长安城东北角的朝阳门,这时的长安城系明代修建,城高十二米,特三营士兵轻而易举地将弩枪射上了城头,随后用绳索、滑轮相互配合着攀上城头,又接应特二营上来。
    接下来与娘子关之战如出一辙,一个多小时后,46团由朝阳门杀入,迅速控制了半条街区,并依托街角、临街房屋与清军展开了巷战。
    十六师47,48团及时赶到加入战团,战斗顿时呈一边倒;魏光焘、邓增见无力回天,弃城退往咸阳,长安告破。
    十七师则一路追杀,在一月内连克咸阳、宝鸡,魏、邓两人退往天水,又复退兰州,关中落入救国军手中。
    消息传出后,之前观望的刘坤一、张之洞先后宣布两江、湖广脱离清廷自立,至此,清廷失去了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以及产粮区。
    第五军暂时停止了攻伐,在晋省、关中招募兵员;
    联邦政府再次派来大量官员,并向各地,招聘,将关中各地的临时机构设立起来。
    自隋唐之后,关中平原已不复当初的丰饶富庶,近几百年又是灾难频发,光绪三年时,一场大饥荒席卷了晋、陕、豫三省,尤以渭北为艰,至今仍未恢复元气,百姓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,村落、屋舍破败不堪。
    于寒带来的大量物资,犹如注入了一股股新鲜的血液,给这片历史悠久的黄土地输入了无限生机,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精神面貌。
    时隔七年之久,于寒再次吃上了羊肉泡馍、锅盔饼、臊子面、擀面皮、蘸水面等熟悉的小吃,虽然口味与后世有所差别,但依旧感觉亲切无比,顿顿吃得满口留香。
    于寒从长安出发,一路品着小吃,向东巡视至宝鸡后折返渭城,又北上抵达了同州。
    步兴镇,伏岭村,这是于寒前世生活了十九年的地方。
    救国军攻下长安之后,除偏远山村外,关中大地上大多数村落都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变化。
    联邦派来的公职人员下放到每个镇,又通过当地选拔的人才,将影响辐射至每村每户,具体措施有宣传联邦及救国军的来历、制度,统计人口、丈量及分配土地,分发农具、种子、救济粮及物资;
    在军队配合下惩处鱼肉乡邻的恶霸,清剿当地匪患、捕杀伤害村民的野兽。
    这时候狼特别多,天色稍晚时,狼会悄悄进村猎食,经常发生叼走小孩的事情,祥林嫂的孩子阿毛的事,在这时候根本不稀奇。
    从步兴镇派来的驻村工作组人员不认识于寒,见他有几十名士兵陪同,知道是个大人物,便过来打招呼。
    一个士兵掏出证件,将他们挡了回去。于寒这不是端架子,而是不愿随意透露身份。
    他虽然有外挂傍身,但联邦的其他高层可没有,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如此。
    这不是他制订的,而是原警备师长薛士谦要求的,联邦成立后便正式生效。
    本来规定他出门至少带一个连,这还是在救国军控制区内的规定,在他再三要求下,才减少到一个排,以后再想独自出门就难了,更别提冲锋陷阵了。
    于寒让士兵们散开警戒,他则怀着复杂的心情迈进这个原时空的故乡。这种心情难以言表,不是近乡情怯的忐忑,也不是期待憧憬,说不出什么滋味。
    村庄的布局与童年记忆中差别不大,泥坯外墙、瓦屋面的房子,与土夯围墙构成一座座院落。
    如果说有差别,就是村中富户的房子成色略新一些,与村中大多房子不同,这些是有着南北厅房、东西厢房、青石门墩、扣环黑漆木门的小四合院,有的几院一起相互连通,这肯定是一个小家族。
    昔日的拴马桩依旧挺立在一座座高大的屋墙下,还拴着牛、马、驴、骡等牲畜;
    几个公用的大磨盘上干干净净,破败的土地庙、祠堂在此刻完好无损,让于寒有种时光倒流的错愕感。好吧,他确实经历了时光倒流。
    于寒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已经搬走,留下许多无人居住的空院子,时间一久,杂草丛生;
    村外还有两口枯井,于寒也找到了,不过这时井台、辘轳一应俱全,一个村民正在井边汲水,还有几人在一旁等着,身边放着水桶、扁担。
    见来了个身穿“洋装”的人,几个村民忐忑地站了起来,打水的那个也抓住摇柄停下,都有些不知所措。
    他们知道这些新来的外乡人赶走了官府,改变了他们的命运,即使如此,在他们看来,这些人将是新的官老爷,所以持着敬畏之心。
    于寒笑了笑,用标准的同州腔说道:“你滴忙个家滴,额随便转转。”
    “诶,这小伙是同州人?”
    一听于寒的口音,几个村民立即抛开了忐忑,一个胆大的好奇地问道。
(快捷键←)[上一章]  [回目录]  [下一章](快捷键→)
最新入库: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 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【七零】  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  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  七零年代炮灰吃瓜日常  重回八零:我靠练摊暴富了  楚三姑娘苟命日常  折绾  [柯南]掺水真酒自救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