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 寻亲囧事
最近更新:叛逃之后(西幻nph)
快穿:笨蛋美人也要攻略
穿成总受的白月光妻子(背德 强制1v3)
我在马甲文里抱大腿发疯
我妈居然是重生的【七零】
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
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
【西幻】魔法红玫瑰
当飞升后进入无限流快穿世界NPH
点击排行:皎皎 po全文阅读
(快穿)插足者
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[H]
穿成男主白月光(快穿,nph)
女配她只想上床(快穿)
穿书之欲欲仙途(NP)
状元的小公主 po
爱意收集攻略(H)
清纯女主的被肏日常(纯肉NP)
于寒说道:“是的,出去很久了。”
“咱同州也出人物了。”
“看小伙子一表人才,至少是个秀才。”
“小伙子,你在那个什么帮(邦)里,给人弄啥哩?”
几个村民立即感到与有荣焉,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。
于寒一一答过,不能说的就打马虎眼。
村民们最后一丝忐忑也消失了,其中一个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:“你们说第一年不交粮,也没什么税捐,干活都给工钱,是真的?”
于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,耐心解释道:“是真的,今年也到年底了,关中这片收成也不太好,就不收了。到明年看情况,收成行的话再说。你们放心,肯定不会让大家饿肚子。你们都领到粮了吧?”
一说这个,几个村民便乐滋滋的:“领到了,够吃一阵子,我们听说马上要修渠修路,要真给工钱,这个年就好过了。”
于寒点头道:“都是真的,放心吧,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,过不了几年,隔三差五吃肉都没问题。”
“那可凑太好了。小伙,我问句话你别生气,你们来了就不走了吧?衙门的人不会再回来吧?”
“他们回不来了。太后和皇帝都跑到四川了,东边几个省也不进贡了,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没你们安稳。”
说到太后和皇帝,村民们不吱声了,虎死不失威,清廷虽然快倒了,但长久以来在百姓心中形成的威望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失的。
于寒也没再解释,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会慢慢发现时代的变化。他走之后,几个村民仍意犹未尽地聊着。
“这小伙真精神。”
“是啊,不但精神,而且斯斯文文滴,说话也讲究,像个读书人。”
“我看不一定,看他肩宽背阔,长得膘着哩,刚才立到这,直得像根柱子,和来村的那些当兵的一个味,弄不好是个带兵的。”
“哈真是,念书的人少,到了队伍里头肯定是个官。”
……
根据两口井以及村里的祠堂作参照,于寒原到了原时空的宅子处。不过,这里空空荡荡,是一片打谷场。
在原时空中,他居住的院子盖了最多三十来年,那是这个世纪末的事了。
能找到似曾相识的地物,却找不到家的痕迹,更没有任何相熟的人。
于寒长叹一声后,离开了伏岭村,去了西边几十里外的安宁镇石涧村,外婆的娘家就在这里。
村外有个狭长的天然湖泊,在渭北非常罕见,还是个咸水湖,连同周边的盐田、盐沼、湿地一起,东西长10余公里,南北宽1.5余公里,总面积将近三万亩,天水一色,郁郁葱葱,飞鸟成群,野鸭遍地,芦苇荡漾,鸟语花香,一眼望去,美不胜收,在后世被开发为湿地公园,此前则被官府作为盐场。
救国军已经接管了这里,计划对盐场进行扩建改造,等投产后,将成为一大财源,等局势稳定后,这里可能会提前近百年成为湿地公园。
驻足欣赏了一番景色后,于寒徐徐踱入村中。
石涧村驻村代表及村长早已在村口等候,将于寒领到了驻村办事处——一座空下来的院子。
于寒闲聊几句后,要来了村中人口名册,并询问了一番,最终确定了一户人家。
这户人家姓常,有几十亩地,同族有十几户,占了本村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于寒找的这家是长房,现任家主叫常广绍,长子常维恪年初刚添了个儿子,大名叫常孝增,也就是长房长孙。
于寒从以前祖母说过的话中可以断定,常孝增正是祖母的父亲,父亲的外祖父、他的曾外祖父;
常维恪则是于寒的曾外曾祖父,至于常广绍,于寒已经不知道怎么称呼了。
擦了擦额头的冷汗,于寒暗道好险,多亏没贸然上门寻亲,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。
不过,于寒还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,原时空里因为年幼,没能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,就在这里补偿一下当初的缺憾。
现在这种情形,认亲是不合适了,因为称呼的缘故,他甚至不好出面,只能由手下来办了。
思索了一阵后,于寒联系了联邦委任的同州县县长,自掏腰包将伏岭村、石涧村建设为渭北样板村。
村庄道路全部硬化,房屋全部翻新,排水设施、沼气池、太阳能照明等等全部配齐,再建一个果汁厂,就设在步兴镇与安宁镇之间,以惠及两个镇子,并鼓励村民在荒坡等不易耕种的地方栽植果树,以提供原料,并惠及更多百姓。
渭北昼夜温差比较大,水果口味相当不错,榨出来的果汁肯定不愁销路,算是给两镇乃至整个同州提供了一个财源。
厂子就交给常家来经营,至于怎么解释,就让同州县县长想办法吧。
以后
安排完这些后,于寒没有打扰常家,悄无声息地离开了。在东北的那些年,他时不时的想回到故乡看看,现在回来了,更多的是落寞与惆怅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他甚至连惆怅都顾不上。
十一月初,第一军旗下第四师及第一旅从吉省南下,经娘子关进入晋省,在太原休整一周后进入吕梁山脉,沿汾河行进,连克古交、静乐,于月底抵达宁武关。
宁武关守军已经断粮半月,得知太原陷落后,打开关城请降。
第一旅接管了宁武关,第四师继续北上。
十二月中旬,大同守军献城,晋省所有战略要地被救国军占领。
寒冬来临,救国军也暂停了征伐之旅,开始休养生息。
于寒也返回了京师,联邦成立之初,他便将家人接到了这里。
再过两个多月,一双儿女就满五岁了,现在变得活泼无比,给于寒一家添了不少欢乐。
于寒一大多时间在外忙活,在家呆的时间屈指可数,这回有空便陪着家人,弥补一下往日的亏欠。
程宗师、王五各率门下弟子返回了旧宅,于寒以前许诺过,只是没想到这么快,也就一年半多点。
于寒抽空过去拜访了一次,闲谈之中,众人都感慨不已。
短短几个月间,招摇过市的义和团不见了,趾高气扬的洋人一个个老实起来,随处可见烟馆、赌馆全部消失,街痞无赖、乞丐流民也都没了踪影;
百姓脸上再看不到麻木、愁苦以及忐忑,取而代之的是愉悦与憧憬;京津、冀省以及更远的鲁、晋、关中,像老树萌发了新芽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于寒在京师一直呆到了二月中旬,处理了大量的事务,光签字都签得手臂发酸,这还只是被筛选过后的文件。
忙一些倒罢了,这次回到京师后,卫修齐、章继真等人坚持给他配了秘书、保健医生、生活助理,后两者加起来就是一个团队,生生将于寒整成了大胖达。
还有一支上百人的卫队,卫队成员几乎全是以前的特一连士兵,他们跟随于寒时间最长,与他之间的默契远胜其他人。
这百十人只是离得最近的,实际上,整个特一营都在于寒周边,如遇突发事件,会以最快的速度来援。
卫队长是于寒的老熟人,特一连连长郑永时;
首席保健医生也不陌生,是于寒拉队伍时的医疗组组长赵落成;
工作秘书是于寒指定的,是打过多次交道的罗永生;
于寒本来想推掉生活助理,但未能如愿,最后将人数减少至一半。
卫修齐、章继真、叶有诚等人也是这样的待遇,于寒感慨之余,又为失去了自由而头疼,但他必须接受,否则其他人就为难了,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,这些人肩负重任,必须保障安全和健康。
救国军在北方征战期间,粤省的义军陆续又得到几次补给,郑安国、黄福手下已经各有一万余兵力,将粤省南部牢牢控制在手中。
驻扎在沙基的法军坐立不安,唯恐哪天会突然发难,尤其是孙先生宣布加入联邦之后。
西太后入蜀之后,仍像之前一样穷奢极欲,抵达蓉城后不久,便大兴土木,修复被张献忠焚毁的前明蜀王府,现在的贡院;
每日三餐仍要摆上百道菜肴,还连说没有胃口;
四川总督岑春煊肠子都悔青了,怪不得称其为老佛爷,这比佛都难伺候啊!光是生活用度,每天都要花掉上万两银子,虽然比在京师时缩减了数倍,但并不是西太后节约了,而是蜀地偏僻,很多东西运不进来。
即使这样,蜀省的财力也难以支撑,岑春煊苦劝无果,加上局势恶化,知道清廷已走到尽头,遂挂印而去。
空出来的四川总督顿时成了烫手山芋,谁也不愿接手,无奈下,只好起用了因主战被撤职的锡良。
锡良也是个直性子,以国势艰辛、民生凋敝为据,也劝西太后体恤民生、节约用度。
对西太后来说,饮宴规格象征着威严与地位,让她降低标准等于变相挑衅,无论是否故意;入蜀之后,她的心情愈发烦闷,变得敏感易怒,锡良之举可谓是撞在了枪口后,被严厉斥责一番后赶了出去。
即使如此,西太后余怒未消,要将锡良下狱,经宋庆等人苦劝才作罢。要再把锡良撤了,四川总督的人选都成了问题。
“咱同州也出人物了。”
“看小伙子一表人才,至少是个秀才。”
“小伙子,你在那个什么帮(邦)里,给人弄啥哩?”
几个村民立即感到与有荣焉,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。
于寒一一答过,不能说的就打马虎眼。
村民们最后一丝忐忑也消失了,其中一个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:“你们说第一年不交粮,也没什么税捐,干活都给工钱,是真的?”
于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,耐心解释道:“是真的,今年也到年底了,关中这片收成也不太好,就不收了。到明年看情况,收成行的话再说。你们放心,肯定不会让大家饿肚子。你们都领到粮了吧?”
一说这个,几个村民便乐滋滋的:“领到了,够吃一阵子,我们听说马上要修渠修路,要真给工钱,这个年就好过了。”
于寒点头道:“都是真的,放心吧,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,过不了几年,隔三差五吃肉都没问题。”
“那可凑太好了。小伙,我问句话你别生气,你们来了就不走了吧?衙门的人不会再回来吧?”
“他们回不来了。太后和皇帝都跑到四川了,东边几个省也不进贡了,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没你们安稳。”
说到太后和皇帝,村民们不吱声了,虎死不失威,清廷虽然快倒了,但长久以来在百姓心中形成的威望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失的。
于寒也没再解释,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会慢慢发现时代的变化。他走之后,几个村民仍意犹未尽地聊着。
“这小伙真精神。”
“是啊,不但精神,而且斯斯文文滴,说话也讲究,像个读书人。”
“我看不一定,看他肩宽背阔,长得膘着哩,刚才立到这,直得像根柱子,和来村的那些当兵的一个味,弄不好是个带兵的。”
“哈真是,念书的人少,到了队伍里头肯定是个官。”
……
根据两口井以及村里的祠堂作参照,于寒原到了原时空的宅子处。不过,这里空空荡荡,是一片打谷场。
在原时空中,他居住的院子盖了最多三十来年,那是这个世纪末的事了。
能找到似曾相识的地物,却找不到家的痕迹,更没有任何相熟的人。
于寒长叹一声后,离开了伏岭村,去了西边几十里外的安宁镇石涧村,外婆的娘家就在这里。
村外有个狭长的天然湖泊,在渭北非常罕见,还是个咸水湖,连同周边的盐田、盐沼、湿地一起,东西长10余公里,南北宽1.5余公里,总面积将近三万亩,天水一色,郁郁葱葱,飞鸟成群,野鸭遍地,芦苇荡漾,鸟语花香,一眼望去,美不胜收,在后世被开发为湿地公园,此前则被官府作为盐场。
救国军已经接管了这里,计划对盐场进行扩建改造,等投产后,将成为一大财源,等局势稳定后,这里可能会提前近百年成为湿地公园。
驻足欣赏了一番景色后,于寒徐徐踱入村中。
石涧村驻村代表及村长早已在村口等候,将于寒领到了驻村办事处——一座空下来的院子。
于寒闲聊几句后,要来了村中人口名册,并询问了一番,最终确定了一户人家。
这户人家姓常,有几十亩地,同族有十几户,占了本村人口的四分之一。
于寒找的这家是长房,现任家主叫常广绍,长子常维恪年初刚添了个儿子,大名叫常孝增,也就是长房长孙。
于寒从以前祖母说过的话中可以断定,常孝增正是祖母的父亲,父亲的外祖父、他的曾外祖父;
常维恪则是于寒的曾外曾祖父,至于常广绍,于寒已经不知道怎么称呼了。
擦了擦额头的冷汗,于寒暗道好险,多亏没贸然上门寻亲,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。
不过,于寒还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,原时空里因为年幼,没能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,就在这里补偿一下当初的缺憾。
现在这种情形,认亲是不合适了,因为称呼的缘故,他甚至不好出面,只能由手下来办了。
思索了一阵后,于寒联系了联邦委任的同州县县长,自掏腰包将伏岭村、石涧村建设为渭北样板村。
村庄道路全部硬化,房屋全部翻新,排水设施、沼气池、太阳能照明等等全部配齐,再建一个果汁厂,就设在步兴镇与安宁镇之间,以惠及两个镇子,并鼓励村民在荒坡等不易耕种的地方栽植果树,以提供原料,并惠及更多百姓。
渭北昼夜温差比较大,水果口味相当不错,榨出来的果汁肯定不愁销路,算是给两镇乃至整个同州提供了一个财源。
厂子就交给常家来经营,至于怎么解释,就让同州县县长想办法吧。
以后
安排完这些后,于寒没有打扰常家,悄无声息地离开了。在东北的那些年,他时不时的想回到故乡看看,现在回来了,更多的是落寞与惆怅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他甚至连惆怅都顾不上。
十一月初,第一军旗下第四师及第一旅从吉省南下,经娘子关进入晋省,在太原休整一周后进入吕梁山脉,沿汾河行进,连克古交、静乐,于月底抵达宁武关。
宁武关守军已经断粮半月,得知太原陷落后,打开关城请降。
第一旅接管了宁武关,第四师继续北上。
十二月中旬,大同守军献城,晋省所有战略要地被救国军占领。
寒冬来临,救国军也暂停了征伐之旅,开始休养生息。
于寒也返回了京师,联邦成立之初,他便将家人接到了这里。
再过两个多月,一双儿女就满五岁了,现在变得活泼无比,给于寒一家添了不少欢乐。
于寒一大多时间在外忙活,在家呆的时间屈指可数,这回有空便陪着家人,弥补一下往日的亏欠。
程宗师、王五各率门下弟子返回了旧宅,于寒以前许诺过,只是没想到这么快,也就一年半多点。
于寒抽空过去拜访了一次,闲谈之中,众人都感慨不已。
短短几个月间,招摇过市的义和团不见了,趾高气扬的洋人一个个老实起来,随处可见烟馆、赌馆全部消失,街痞无赖、乞丐流民也都没了踪影;
百姓脸上再看不到麻木、愁苦以及忐忑,取而代之的是愉悦与憧憬;京津、冀省以及更远的鲁、晋、关中,像老树萌发了新芽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于寒在京师一直呆到了二月中旬,处理了大量的事务,光签字都签得手臂发酸,这还只是被筛选过后的文件。
忙一些倒罢了,这次回到京师后,卫修齐、章继真等人坚持给他配了秘书、保健医生、生活助理,后两者加起来就是一个团队,生生将于寒整成了大胖达。
还有一支上百人的卫队,卫队成员几乎全是以前的特一连士兵,他们跟随于寒时间最长,与他之间的默契远胜其他人。
这百十人只是离得最近的,实际上,整个特一营都在于寒周边,如遇突发事件,会以最快的速度来援。
卫队长是于寒的老熟人,特一连连长郑永时;
首席保健医生也不陌生,是于寒拉队伍时的医疗组组长赵落成;
工作秘书是于寒指定的,是打过多次交道的罗永生;
于寒本来想推掉生活助理,但未能如愿,最后将人数减少至一半。
卫修齐、章继真、叶有诚等人也是这样的待遇,于寒感慨之余,又为失去了自由而头疼,但他必须接受,否则其他人就为难了,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,这些人肩负重任,必须保障安全和健康。
救国军在北方征战期间,粤省的义军陆续又得到几次补给,郑安国、黄福手下已经各有一万余兵力,将粤省南部牢牢控制在手中。
驻扎在沙基的法军坐立不安,唯恐哪天会突然发难,尤其是孙先生宣布加入联邦之后。
西太后入蜀之后,仍像之前一样穷奢极欲,抵达蓉城后不久,便大兴土木,修复被张献忠焚毁的前明蜀王府,现在的贡院;
每日三餐仍要摆上百道菜肴,还连说没有胃口;
四川总督岑春煊肠子都悔青了,怪不得称其为老佛爷,这比佛都难伺候啊!光是生活用度,每天都要花掉上万两银子,虽然比在京师时缩减了数倍,但并不是西太后节约了,而是蜀地偏僻,很多东西运不进来。
即使这样,蜀省的财力也难以支撑,岑春煊苦劝无果,加上局势恶化,知道清廷已走到尽头,遂挂印而去。
空出来的四川总督顿时成了烫手山芋,谁也不愿接手,无奈下,只好起用了因主战被撤职的锡良。
锡良也是个直性子,以国势艰辛、民生凋敝为据,也劝西太后体恤民生、节约用度。
对西太后来说,饮宴规格象征着威严与地位,让她降低标准等于变相挑衅,无论是否故意;入蜀之后,她的心情愈发烦闷,变得敏感易怒,锡良之举可谓是撞在了枪口后,被严厉斥责一番后赶了出去。
即使如此,西太后余怒未消,要将锡良下狱,经宋庆等人苦劝才作罢。要再把锡良撤了,四川总督的人选都成了问题。